分享到: | 更多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四个强化。
一要强化舆论引导。公众舆论作为一种外在社会价值力量,告诉人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积极、什么是消极,帮助人们掌握好坏是非的标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进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发挥其积极的行为导向作用。舆论引导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农村、关注基层、重视民生,占领主阵地、积累正能量,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强化社会奖惩。社会奖惩意味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奖励和惩罚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去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利用好社会奖惩机制,导致惩恶扬善不力。不少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对一些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形成一种善恶不分、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消极社会氛围。我们党和政府,或者是我们的社会,要通过社会奖惩的手段去抑恶扬善,形成积极的社会氛围。
三要强化政策调控。从一定意义上说,政策是价值取向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从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是政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当然,也正是由于有些政策制定的不合理,造成了社会成员利益分配的不均等,才导致了许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所以要在全社会树立公正的价值观念,必须推行公平正义的政策。我们要在正在进行的改革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要强化制度约束。价值观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外力的强制,需要制度的约束,甚至需要法律的约束。人们往往只看到发达国家公共秩序良好的一面,却忽略了这些良好社会公德背后的制度和法律支撑。当闯红灯、乱停车、随地吐痰等轻微违法行为的代价都高昂到承受不起时,人们自然就会变得更加“有道德”了。中国自从实行“醉驾入刑”以来,酒后驾车的人数陡然下降。这是道德觉悟提高了,还是惩戒机制奏效了?答案不言而喻!因此,治理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必须更加重视制度和法律的作用,这样相应的价值观才能得以确立。
(作者单位:白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