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抓紧规划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www.workercn.cn2014-04-29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抓紧规划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转型攻坚的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协调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必将为沿线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使古老商道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一)

  欧亚大陆总人口超过30亿,各个经济体互补性很强,相互间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进入21世纪,中亚、中欧经济合作积极向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谓水到渠成。

  其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开拓外贸新市场的需要。坚持巩固稳定外需,实施对外贸易多元化战略,是对外贸易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并长期坚持的方针。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乐观,中国同欧美日双边贸易额受到影响。在严峻形势下,中国在坚持巩固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外贸市场。比如,中国与中亚国家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出口较多,中国的工业产品、机电产品则在中亚享有口碑,双方贸易总额不断攀升。在受到世界传统市场趋于饱和和新兴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发展同中亚诸国以及俄罗斯等国的贸易有利于稳定外需,并为中国经济消费升级争取有利时间和空间。“新丝绸之路”的建成,为此提供了良好契机,大大削减了欧亚大陆的陆路运输成本,有利于推动中国未来同中亚、欧洲地区的内陆贸易快速发展。

  其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引擎的需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最主要的受惠地区便是西部地区。经济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把丝绸之路从线形的运输通道变成产业和人口聚集的“经济走廊”。现阶段我国区域生产力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视角下,加快城镇化发展。实践证明,新型城镇化是有效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增长的新引擎。在新型城镇化中,中西部地区是重点实施区域,新型城镇化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度契合。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只有不失时机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结构调整,持续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重振“丝绸之路”;也只有让“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落地实施,切实在政策、人力、配套服务方面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战略才能真正让区域实体经济腾飞。

  其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升级的需要。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包括加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西部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群众得到很多实惠,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当前,我国正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加速发展和深化时期,如何进一步落实西部开发的重点内容显得尤其重要。在发展战略层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形势下向西开放的方向不谋而合。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余年之后,西部地区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巨大进步,这为区域间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向西开放创建了重要平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必将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大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区域内文化融合,将给中国和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提升,有利于经济带各国将地缘优势转化为进一步推进经贸文化合作的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多策并举、多方给力,以打造“现代丝绸之路”、实现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互利互惠,推动开发投资、商品贸易、能源合作、人文交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开放、大合作格局。

  第一,推动区域贸易合作。积极推进经济带周边国家共同制定经济带发展中长期规划,勾画本区域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利益和责任等。加快自贸区和投资协定双边及多边谈判进程,寻求建立中国和中亚、中欧各国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洲的技术与产业优势,中国的资金与市场优势,使得中欧双向投资有可能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亮点。通过关税互惠,货物、资金以及人员的自由流通,提升本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形成亚欧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完善国际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国家之间陆路、水上和陆水联运通道的布局研究;积极推进国际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国际物流节点建设等,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构建有效协调机制。可考虑本着求同存异原则,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各项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高效率的一体化经济区,最终实现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执笔:钱国权 杨光宇 汪晓文)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