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那些认为政府应该涨价的人预设了某个合理的需求水平,定价的任务就是去满足那个需求,使供求平衡,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使供求达到平衡,而是更好地满足需求
最近北京地铁公交要不要涨价的问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应该涨价,因为涨价后可以减少乘车拥堵,改善乘车环境。也有人认为地铁公交是公共产品,有财政补贴,因此不应该涨价。与此类似的问题有不少,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价格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
政府定的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不是政府制订出来的,或听证会听出来的,而是竞争出来的。政府定价是把价格当作调节的手段,价格成了一个工具或手段,而市场价格是自发形成的,包含了大量的个体知识,并且也把知识扩散出去,因此市场价格有协调市场的功能,这种功能是政府定的价格所没有的。在市场中,价格必然是灵活的,而政府定的价格必然是僵化的,是没有协调功能的,比如北京两元的地铁票价维持了很长时间,可以想象,在涨价之后,新的价格也会维持较长时间,这种管制情况下形成的价格是“伪价格”。只要价格是僵化的,价格就是丧失功能的,关注价格是僵化还是灵活比关注价格的高低更重要。
在市场中,厂家可以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定一个较低的价格,完全取决于他的策略是什么。一般来说,厂家的定价会服从利润的目的,但是政府部门是否也可以拿利润来说事呢?说自己亏损了,所以要涨价呢?显然不可以。政府没有参与竞争,它的成本是不真实的,比如可能养了很多闲人,用高价买了设备或发包了工程等等,而且营收也是不真实的,比如该创收的没有去创收。
地铁、公交并不特殊,和教育、医疗等等没有根本区别,并且行业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边界,比如地铁公交包含了媒体行业。地铁公交都是服务性行业,都应该面向市场,让价格体现服务质量,这样消费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务。我们不能预设某些服务是公共品,必须由政府提供,价格必须由政府确定。因此,首要的是破除政府对公交服务的管制,开放市场,使价格在竞争中自发形成,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涨跌。
这是计划者和企业家有根本的区别,计划者不一定考虑市场的需求,相反,他看到车多或乘客多(意味着需求大),会想着用涨价的办法去抑制这种需求,因为他的目的是减少拥挤,而不是满足需求。但企业家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才有钱赚,他不会像政府一样,考虑通过涨价减少需求,而是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各方的利益会得到协调。
企业家把价格作为决策的信号,而计划者把价格当作一种调节需求的手段,不拥堵了,就少收点费,拥堵了就多收点费,它的目标是“调节车流或人流”,类似凯恩斯主义者对需求的调节,需求不足就刺激一下,需求过多就抑制一下。这种“调节”本质上是“干预”,不同于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对市场的调节。
有些人认为涨价之后,拥堵缓解,社会福利将改善,这也是没有依据的。实际上社会福利的变化无从得知,有人会说涨价好,因为涨价后,减少了拥挤,但也有人会说,涨价不好,涨价后乘客要多付钱了,所以社会福利的变化无从比较,这样比较没有意义,我们只能说,只要价格不是由市场定的,无论是涨还是不涨,都不好,都是损害潜在的社会福利的。
那些认为政府应该涨价的人预设了某个合理的需求水平,定价的任务就是去满足那个需求,使供求平衡,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使供求达到平衡,而是更好地满足需求。并且需求本身不是固定的,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是随着价格、服务的变化而变化的,需求的满足是一个过程,不可能有某个“合理的”需求水平点存在。
排队的长短或拥挤的程度都不能说明“合理的”需求应该是多少,在市场中合理的价格只有上帝知道,它总是变化的,确定价格应该如何变化的任务应该交给市场,而不是交给政府。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