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创业板期待制度飞跃
午言//www.workercn.cn2014-10-20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指数的强劲表现与市场发展并不能完全画等号。目前创业板成交活跃,投资者热情高涨,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创业板的长久发展,一方面需要实体经济环境的支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制创新,形成一整套真正适应创业板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自2009年10月底启动,A股的创业板即将满5周岁了。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回首5年来走过的路,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对于创业板未来发展可以提供很有意义的参考。

  从全球范围看,创业板成功的案例并不多。A股创业板市场起步较晚,初期也面临着“三高”发行、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等问题的困扰,市场对创业板一度敬而远之,甚至在2011到2012年间出现指数“腰斩”的窘境。创业板前景会如何,很多人为之捏着一把汗。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创业板作为新兴成长型企业聚集地的特色愈加鲜明,逐步受到投资者青睐。近两年来,创业板更是成为二级市场上的“大热”板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指数连连刷新历史高点。目前整体超过60倍的市盈率,也体现出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的偏爱。

  正因为此,我国创业板当下的局面可谓来之不易。然而,指数强劲表现与市场发展成果并不能完全画等号。目前创业板成交活跃,投资者热情高涨,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创业板的长久发展,一方面需要实体经济环境的支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制创新,形成一整套真正适应创业板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显然,在这一点上A股创业板仍有很多文章可做。

  制度创新对于创业板之所以重要,与其天然的特性和定位有关。创业板的使命是服务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有别于主板市场的制度安排。美国纳斯达克能够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依托着美国这个大经济体,又是在经济转型期推出创业板,才有庞大而活跃的创业创新企业群体,并采用市场手段“沙里淘金”,筛选出一批像微软、苹果这样的领军企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以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经济新优势已成为共识,这为创业板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此时,制度好不好,对于创业板的未来就显得更加重要。

  客观看,我国资本市场现有的体系架构和制度设计更多考虑了传统产业特点,对新兴产业的包容性仍有欠缺,这使得一大批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公司远走海外。应当说,创业板制度设计之初已意识到该问题,无论是上市条件,还是适用法律与主板都不同,考虑了创业板建设的特有规律。尤其是今年以来,修订财务准入指标,取消业绩持续增长和盈利下限要求,只要最近一年盈利即可,提高了创业板的包容度;明确提出将研究在创业板内部设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等。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创业板的制度突破总体上还不够快,与各方期望仍有距离。这其中,创业板的发行环节如何进一步市场化,退市制度能否真正落到实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股权激励安排能否进一步松绑等等,市场呼声较高。就目前正推进的未盈利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登陆创业板问题,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再融资制度等方面,如何与现有创业板各项制度衔接,又该怎样体现差异化安排,也应在未来尽快明确。只有在制度建设上不断突破,才能充分激发创业板的生命力,积极纳新,合理吐故,让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持久的良性轨道。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