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诞生强企业是地方转型成功重要标志
范从来//www.workercn.cn2014-11-25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经济建设型”的地方政府通过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进行政府间的竞争,带来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一模式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尤其是进入了建设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不仅不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反而造成了产能过剩、市场分割、竞争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政府应当退出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向“经济服务型”政府转型。

  在经济建设型地方政府阶段,GDP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抓手,那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地方政府必须向“经济服务型”政府转型,其工作抓手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区域内企业发展状况良好,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企业应该是地方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第一,培育出强企业是实现地方政府目标的政策落脚点。政府退出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在深化改革阶段,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培育市场主体、维护公平正义以及提供基础性服务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促进经济发展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政策目标,因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因而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是更高一级的目标,也就是说,新阶段下地方政府的根本目标不是GDP的高低,而是当地的居民能否安居乐业。居民能否安居乐业显然与区域内企业的发展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强企业能够提高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并且通过品牌价值影响人们的生活乃至思维习惯。因此,我们说,实现新阶段地方政府目标的政策落脚点就是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来培育强企业。

  第二,区域内诞生出强企业是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型成功的肯定。纵观中外,强企业大都是产生在市场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也高。这是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国家,竞争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资源才能进行有效配置。竞争的程度是市场经济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场经济制度越完善,竞争就越合理越激烈。激烈的竞争不是资源的内耗,而是优中选优,这就形成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企业的土壤。这也是为什么大型的跨国公司会率先出现在欧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过就是国内竞争力在国际上的延伸,正如波特所说其本质上也体现了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我们说,强企业正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必然长出的参天大树,反过来说企业的发展状况也能衡量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

  笔者研究了2009到2014这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国别分布情况。传统发达经济体(美日德法英)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之和占比6年来分别为62.9%、63.3%、59.9%、58.1%、56.1%和54.3%,虽然体现为一定程度下滑,但是以2014年为例,这五个国家的世界500强数量占比仍然高达54.3%.新兴经济体(中巴印俄)强企业数量占比6年来分别为12.8%、15%、18.2%、20.4%、23.6%和24.6%,体现为一定程度的上升,这其中主要的贡献力量来自于中国。中国的世界500强的数量有大幅度的持续上升,仅就中国内地而言(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上榜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34个增加为2014年的91个,2009年超过英国,2010年超过法国和德国,2012年超过日本。传统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之和的占比接近80%,且六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75.7%上升到2014年的78.9%.

  当然,我们不能说世界500强企业越多市场经济就越完善,人们生活水平就越高,比如中国500强企业的数量高于日法德英,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市场制度更完善。这是因为各国禀赋、人口、历史、文化都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强企业的数量越多,增加得越快,则表明市场制度完善得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得越快。

  具体到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地方政府必须向“经济服务型”政府转型,其重要职能应该是,维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这一切会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为强企业的诞生提供优良的土壤。因此,可以说,诞生出强企业是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型成功的肯定。

  第三,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竞争力的体现。进一步而言,也只有企业发展的好,培育出了强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地方政府要实现居民的安居乐业,就要提高区域的竞争力,提高区域内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波特通过《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三本著作系统地阐述了竞争战略理论,他的竞争理论论述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到一个国家通过怎样的竞争战略才能保持已有的竞争优势。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钻石理论模型,该模型分析了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为什么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论述政府在钻石体系中的作用的时候,波特指出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体现在企业上,政府所要做到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这说明,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也体现为该区域内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一个区域能够有足够数量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企业,那么区域竞争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四,企业是创新的主要主体,只有企业发展了,诞生出强企业,创新驱动型经济才具有基础。无论是提高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还是提高区域的竞争力,技术创新都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就是企业的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告诉我们,创新有5种情况,分别是产品的创新,生产技术的创新,新市场的开辟,新资源的开发以及组织管理的创新。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应该有眼光,有胆略,有经营能力。熊彼特所论述的创新形式和创新主体所具备的能力只有强企业才能做到,无论是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还是新市场的开辟都需要庞大的资本支持,需要极强的抗风险能力。组织管理的创新也只能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企业内部出现和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发展了,创新驱动型经济才具有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在新的改革路线图下,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否到位和成功,在于区域内能否成长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企业。企业发展的好坏、强企业能否诞生是地方政府转型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作者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特聘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