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治理现代化对执政者提出新要求
王福强//www.workercn.cn2013-12-13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提法,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五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第五个现代化的含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含义十分明确,不仅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官员素质的现代化,也是执政理念、执政手段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应该包括完成国家治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设计,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依据、治理流程、治理结果、治理救济等多要素构成的治理结构。要实现它的现代化,就需要从治理理念、组织架构、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比如,创新治理理念,应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理论,摒弃单一的行政命令式的社会管理,转而采用更能调动相对方参与度的治理模式,真正体现公民社会所应有的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创新治理主体,就应注重培育社会组织,通过减政放权,让第三主体来承担部分社会治理功能。如在进行决策时,更多倾听智库、民间的声音。治理能力,指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对执政者的基本素质、思维角度、手段措施及应变能力等提出的具体要求。

  第五个现代化的创新点

  ●在理念层面建立新型现代化观念

  整个西方工业文明史告诉我们,“现代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指物化的现代化,也包括理念层面的现代化。物化的现代化,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以西方所确定的发达因素为标准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西方的一种现代化道路,再加上代议制民生等内容,构成西方当代文明。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完整的现代化,还要包括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态度的现代化、精神追求的现代化、社会关系的现代化。这些都不能够依靠科技或物质的高度发达来完成,而是要在理念层面建立新型的观念。第五个现代化的提出,正是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是执政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指导性理论。

  ●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的顶层设计

  第五个现代化,是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角度对深化改革进行的顶层设计。它既是目标也是手段。

  从认识论层面,有助于中共转变执政思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建立更为开放、多元、包容的现代执政理念,更有效的夯实执政基础,从而争取更长久执政。

  从方法论层面,以治理代替管理,抛弃了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手段,采用了更多调动相对方参与的现代治理手段,体现了崇尚政治昌明的理念,充满着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现代法治精神,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从系统论层面,注重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注重治理能力的时代性、综合性和有效性。涵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

  从治理体系层面,有助于人民当家作主,更好地维护基本政治制度;有助于防止腐败,使人民群众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助于完善分配制度,使人们共同富裕;有利于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使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过去的“四化”更多是从物质的层面来解读现代化。这是基于当时中国急迫想摆脱一穷二白的境况下提出来的朴素的观念。该观念一直激励着几代中国人努力向前,并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物质文化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却也积累下了许多社会矛盾,如分配不公、发展失衡、贪污腐败、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无法通过物质发展来彻底解决,而更多地是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需要从理论、观念、体系等方面入手来解决。

  而第五个现代化的提出,正是甚于对阻碍中国加速发展的软环境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执政党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通过改造软环境,提升软实力,打破思想桎梏,破除机制束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实现中国梦的新视角,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