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勾画出吉林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安全发展五大发展路线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理清了思路、提供了方向、明确了抓手。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这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是对经济发展方式和路径的选择,具有全局性和时代特征。
安全发展具有战略性,总览全局是基本要求。安全发展理念是科学分析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风险与挑战的超前思维谋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首先是对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状况的科学判断。当前,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凸显出来,公共安全将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约为26000元人民币,约合3800美元,开始进入到这一阶段,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仅2013年,我省就经历了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嫩江干流尼尔基水库上游20年一遇大洪水等多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考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加强安全发展理念、成功防范和控制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其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当下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延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要求。谋求和规划安全发展,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同时,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并使之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高度来坚持。再次是对经济社会全局的整体把握。安全发展既涉及到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着眼解决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设,作为经济社会长期的战略任务来落实。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安全发展理念的本质,提高我们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安全发展突出其特性,促进发展是根本目的。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安全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降低发展风险。把安全和发展合为一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安全,发展就很难做到,或者说没有安全的发展,最终会造成失败的结局。而发展是安全本质和目的,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关系。安全是生存的最起码条件,如果连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就更谈不到发展了,所以安全是发展的最低保障。邓小平同志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要大力发展经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牢固的物质基础,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由此,安全发展这一科学理念,既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安全发展强调建设性,积极防范是基础。实践告诉我们,谋求安全稳定,要把防范和建设有机结合,必须把建设的思想贯穿于安全发展之中,把防范的关口往前移,把落实的工作往前做,把功夫下在事先防范上。安全发展的建设性集中体现在安全系统建设、发展过程控制和基础支撑。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为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的不断发生。要把自上而下的方针远景、管理策略等融合在一起,构建符合企业长远规划的、全员共同遵守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当然,不仅企业是这样,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比如信息管理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安全发展建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这种建设性还要体现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控制,体现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渗透与参与,这是安全发展的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