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www.workercn.cn2014-07-22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提要】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必须处理好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坚持育人为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突出以文化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融会贯通,推动实践养成,健全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用“三个紧紧围绕”和“四个坚持”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理论的探讨与论证进入到实际操作和贯彻落实的新阶段,对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正面临着全方位崛起和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我国改革与发展亦面临诸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加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异常激烈,导致各种思潮纷繁杂陈,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在滋长。如,有些人国家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个人欲望膨胀,追捧极端个人主义;有些人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在精神上没有信仰,几乎丧失了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甚至把丑的东西当成美的东西来加以推崇;还有些人对社会多样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实无从选择,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必须处理好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并统率和支配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的价值体系,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任何一个成熟的组织和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形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意志和社会力量的根本。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认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扩大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力量。

  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表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涵盖面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公民内在理念和行动自觉,必须彰显以下两点: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明确将 “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所立的“德”,不仅包括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还包括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集中反映。要实现 “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为此,要优化价值观教育的顶层设计,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规律,科学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从而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同时,要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二,突出以文化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文化的价值属性和价值观的文化属性,决定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统御文化建设、文化事业、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让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舞台艺术创作演出和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传承,还是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新兴文化业态,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

  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融会贯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的认知、认同是前提。为此,要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和文化熏陶,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载体,引导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推动实践养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基础,践行是根本。正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践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就是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的正向效应;践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社会治理法治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公民和社会基础;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就是要广泛开展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重点的社会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健全长效机制。健全教育机制,重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性社会环境;完善督察与评价机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考核评估制度、检查督促制度、工作激励制度及经费保障制度;加强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律的研究,积极探索富于时代特点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新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切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在发挥传统媒体自身优势的同时,用改革精神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打出宣传组合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主阵地。(梁丽萍 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