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球员“上访讨薪”打了谁的脸?
新华社记者 王浩明//www.workercn.cn2014-07-30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深足“欠薪门”爆发两周以来,形势可谓急转直下。球员打横幅、静默抗议让欠薪演变成全国关注的事件;而28日“上访”并诉诸法律,更是完全冲破了足球的框架,更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甚至会造成整个足球圈建构的自我规范体系无情崩塌。

  如今,深足队员直接向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院递交申请,显然已经突破了职业足球范围内的所有框架。

  当然,任何人都无法指责这些生活已经陷入困境的球员们。他们何尝不想在框架内解决,但在经过长期的“煎熬”后已经绝望。据了解,中国足协调查组在16日赴深圳调查后,至今仍无结论。

  “队员们现在很沮丧,欠薪风波曝光后,中国足协也派人来到深圳,但到现在也没什么动作,两周过去一切都没什么改变。”一位球员对记者说。

  其实,中国足坛并非只有深足欠薪,中甲乃至中超的个别队伍,也存在着长期、甚至几乎尽人皆知的欠薪问题。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长期以来,足协和地方政府在这些事件中一直保持缄默。若中国足协早点出手介入,调查欠薪状况并严格审查深足的注册资格;若深圳市有关部门早些谋划促成球队的转让,“欠薪门”何至于发展成为中国足球和深圳的丑闻?

  表面上,这种沉默似乎维系了中国职业足球的“太平盛世”;但事实上,这种不作为却一次次触动着整个联赛的根基。

  如果说昔日博斯曼乃是追求更高层面上的“自由”,其判例推动了足球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完善;而此时深足球员诉诸法律,却只是为了最基本劳动报酬,何其讽刺!毫不夸张地说,这对足球界多年来苦心建构的价值体系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不管是足球职业联赛,还是其他市场,都要做到“劳有所得”。先不论目前中国足球联赛各种制度缺陷、监管漏洞、懒政和不作为,以上四个字是任何一个市场能够存在的最基本条件。

  试想,“讨薪”、“上访”、“告状”这样的词汇出现在足球圈,别说“高大上”的形象不复存在,长此以往,足球界苦心建构的整个价值体系也将不保。试问,如果连“劳有所得”都不能保证,足球管理者有何理由和脸面要求所有争议在自己的体系内进行?

  深足欠薪门发展到现在,不仅重重地甩了中国足球联赛一个耳光,更打了整个足球圈的脸。

  (据新华社深圳7月29日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