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让“小概率”违法与高额处罚达到平衡
顾 骏//www.workercn.cn2014-08-04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外商独资企业上海福喜食品公司作为一家多年为多家跨国快餐企业供货的“中央厨房”,利润肯定丰厚得很,何以也会有街头大排档摊主习以为常的不良行为,比如将掉在地上的肉块直接送进碎料机、修改产品生产日期,等等。有人归之于外资企业“入乡随俗”太快了,进来没几年就学得像本土企业一样。如此说法听上去好像确有其事,但断断不可接受。

  世界范围内食品企业出问题并不是中国内地独有现象,从隐瞒疯牛病到马肉冒充牛肉,更不用说偷改食品生产日期等,在发达国家也屡有发生,国人没必要自虐,更不应该对本土企业抱有歧视。真要找出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乡俗”因子,恐怕主要还在政府监管这一头:为什么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都是由媒体曝光,而不是由行政监管部门发现?

  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能多挣一个钱,绝对不会少拿一个,无论洋企业还是土企业,都是如此。所以,要说“入乡随俗”,那“随”的不是本土企业的“俗”,而是对包括本土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缺乏监管的“俗”:没有监管,哪来企业守法?企业违法既很难被监管部门发现,发现之后也不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如此“宽松友好”的环境下,要企业不违法何其难也。想想在中国内地,不要说监管不易的“中央厨房”,就是光天化日之下,摆在眼前的环境污染,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都能视若无睹。不是有乡镇官员将儿童血铅超标归之于“咬铅笔”吗?再看看A股市场上,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最后只被罚了“九牛一毛”,政府对企业如此“厚爱”,不管媒体如何曝光,违法企业最后照样“在劫得逃”,这样的例子又何其多也。

  客观地说,企业违法行为往往隐藏很深,例行公事的行政监管难以奏效,而如果一百次甚至一万次违规,只被发现一次,违规者自然会越来越多。其实,破解这一监管难题的办法很简单:越是难以发现,越是要对被偶然发现的企业违规给以严厉的处罚。只有让“小概率”和高得离谱的处罚达到平衡,企业才会因为无法承受违法成本而遵守法律,诚信经营。遗憾的是,国人看到的恰恰是相反情形居多,监管不到位,一旦发现还轻轻放过,如此不符合监管原理的局面始终得不到扭转,洋企业在中国“入乡随俗”才会毫无顾虑。

  监管缺失,处罚不力的背后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暧昧关系。在各级政府深度卷入经济活动的现实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几乎是唯一选择。针对上海福喜丑闻,有些评论员希望看到这家企业“被罚得倾家荡产”。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这个结果也不是绝对不会出现,但即便出现仍然可能只是个案,不一定成为模式,更难以成为制度。因为GDP考核和“吃饭财政”的双重压力,让政府在处置“吃不死人”的食品安全事件或其他涉及企业的问题时都不得不踌躇再三。

  到这里,问题已经转化为:监管部门代表的到底是公共政府还是自肥集团,公务员服务的到底是公众利益,还是已被部门化的私利,这个问题不解决,唯利是图的企业对于法律和执法都不会有多少敬畏之心,对媒体曝光也不会过于在意,毕竟只要熬过眼前舆论讨伐难关,以后该干嘛还干嘛,只需把“阴阳两本账”做得更周密些就是。所以,最有意义的不是上海福喜的下场会如何,而是正在渐次展开的全面深化改革能让政府在走向公共政府、服务型政府上迈出多大的步子。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