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工匠精神之“大”与陆建新之“细”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4-12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对自己的工作细些再细些,这才是我们成为本职岗位巧匠、名匠的秘诀。感佩陆建新收获荣誉的今天,别忘了他不断抠住细节、追求精细、创造卓越的昨天

  作为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工匠精神很大,换句话说,它具有了不得的作用。而应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那句话,工匠精神终究体现、凝结于一桩桩精细的活计。品读陆建新的事迹,人们就能发现精细、严谨的品质与工匠精神的魅力。

  他不断提高塔吊使用技术的故事,堪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样本。为了让本身是庞然大物的塔吊在吊起庞大的构件时保持平稳,他和团队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系统,应用后却发现支撑架有时会发出异响;在对支撑节点进行局部加强后,异响依旧;连日观察、苦思,陆建新和团队终于发现问题出在支撑节点处每根销轴稍微细了一点,导致接触不是特别严密,于是“药到病除”。但随着楼体长高,塔吊的吊挂拆卸速度慢又成为难题。他在塔吊上连续蹲守琢磨几天,终于找到了提高效率的办法。

  为了一个塔吊讲这么长的故事,似乎有点啰嗦,但这就是陆建新成长为建筑业巧匠的历程缩影。工匠精神,的确就是不嫌啰嗦、不畏繁琐的代名词。为了“出好货”,在设计、生产中就得抠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想方设法提高精度、改进质量,说白了,就是要把事情做到细密。

  在陆建新身上,细之又细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虽然出任项目经理,他仍坚持“铆”在施工一线,现场检查指导,确保钢结构施工的每个焊缝严实到位;徒弟编制的一份施工方案,他逐字推敲,整整改了15遍;他把项目每天的重要事项和费用支出都一笔笔记下来,为的就是让项目成本管理更加精细。无论是抓施工质量还是负责项目管理,陆建新的“细”都是出了名的。

  陆建新之“细”,恰恰就是工匠精神的本质。人们都知道,德国是具有典型工匠精神的国家,就连许多德国人家的厨房里都配备着量杯和天平,外加一个闹钟,菜谱说几克就几克,几分钟就几分钟,这就是“用量杯吃饭的德国人”。当然,不管是德国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不懈追求更优品质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比如,保时捷汽车公司发现手工组装汽车质量更高,就不怕麻烦使用手工。有些人可能觉得,追求精细真是一件磨人的事,但高品质产品和良工巧匠,无一不是在精益求精中磨出来的!

  陆建新的“细”,使他成为了建筑业工匠精神的一个榜样。这种工匠精神,不仅托举他个人从技术型员工成长为管理复合型项目的经理,实现了事业的精彩,更让他和团队经手的施工项目、创造的技术发明,成为建筑业界的典范,为中国建筑业在世界找到新的更高位置增添了正能量。人们能从陆建新身上看到,工匠精神之“大”,就在于体现了人类对自我不断突破、不断提升的动人追求,体现了更好服务于他人、奉献于社会的非凡境界,就在于促进了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对自己的工作细些再细些,这才是我们成为本职岗位巧匠、名匠的秘诀。感佩陆建新收获荣誉的今天,别忘了他不断抠住细节、追求精细、创造卓越的昨天。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