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80年,时任铁道兵第二政委的旷伏兆在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检查大豆生产情况。作者提供
开国中将旷伏兆1914年1月23日出生在江西永新县文雅乡(现埠前乡)心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儿时过尽了苦日子。1929年,他参加乡工会工作,自此踏上了与旧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征程,并成为开国元勋,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实践者和发扬者,他那非凡境界的平凡小事十分感人。
拒 宴
上个世纪60年代,在国家地质部任副部长的旷伏兆主管石油勘探和政治部工作,参与组织了新中国的石油大会战。1962年秋,他率工作组到浙江地质局检查工作。听完汇报后,浙江局同志说他们为工作组准备了两桌酒席。闻此,旷部长脸色顿变,严肃指出:“现在全国人民尚处在困难时期,即便是今后富裕了,我们也不能大吃大喝搞铺张浪费!”浙江局同志很尴尬,立即求助部里同志帮忙圆场。部机关马秀昆领着浙江局同志紧追部长,解释饭菜已做好,现在无法退掉,不吃就浪费了。旷伏兆想了想后说:“饭可以吃,但谁吃谁付钱,绝对不能用公款支付!”工作组同志一致支持部长意见,饭后各自掏了腰包。
有了这次教训,旷伏兆在之后外出调研时,都要交代机关提前通知所去单位:住单位内部招待所,吃中央规定的“四菜一汤”,并按规定交纳个人伙食费。调研返回后,他会亲自检查工作组同志执行规定情况,过目为其代交的伙食费票据。
一件夹克
1955年军队实行薪金制后,旷伏兆被确定为行政六级。到70年代末期,每个月能领到薪金500多元,可他平日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普通布衣或军装。党的十三大后,中办老干局为中顾委老同志举办了一次中老年服装展销会。工作人员为旷伏兆挑选了一件欧版夹克,他试穿后很满意,可一听花了240元,几乎急眼了:“我人才值多少钱!”
旷伏兆生前没有一次用公款到单位招待所或地方宾馆、酒店招待过客人。来了客人,他总是在自己的家中请厨师临时增加个炒鸡蛋,就算招待了。在旷伏兆家吃过饭的人无法统计,既有他的战友、同事、部下,也有战争年代的堡垒户、房东、老区群众;既有江西老家的乡里乡亲,也有身边工作人员及其父母等等。1993年军队干部工资改革,旷伏兆领到补发的几千元工资后,逢人便说:“我也是万元户了!”1996年逝世时,这位开国中将的全部积蓄仅有2.8万元!
生死之约
1989年1月21日,包括旷伏兆在内的中央顾问委员会27位老同志致信中央书记处,建议简化后事,改革殡葬,取消遗体告别仪式,遗体做最后一次贡献。
这些老同志一致认为,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方针。组织遗体告别仪式,对死者无补,对生者无益。对于死者,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而在他们死去之后,却要耗费国家和人民并不富裕的财力,这有悖于他们生前的追求和理想。对于生者,为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部门领导、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得不中断工作前往;每次参加人数动辄数百人、上千人,要浪费许多工作日和宝贵的精力。而且助长了相互攀比之风,实在是劳民伤财。中顾委这批老同志率先垂范,带头进行丧事改革,在党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说起个人后事处理,有段故事值得一提。1943年冬季的一天,冀中军区十分区平南支队参谋长任子木在战斗中腹部受伤,时任分区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的旷伏兆获悉后,立即派人将其接到分区司令部所在地雄县米家务治疗。晚上,他安排任子木与自己及十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同睡一炕。
夜里,刘秉彦突然醒来,顺手推了推身旁的子木,却发现战友没有反应,遂又摸摸他的脑门,已经冰凉并停止了呼吸。旷伏兆、刘秉彦心情十分沉重。天亮后,他们找了几块木板,请村里的木匠为子木做了口棺材入殓,然后进行了掩埋,并在其坟前栽了棵松树,以作纪念。一番感慨之余,两人约定:死后也一定再回冀中,陪伴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永远为人民“站岗”。
1996年6月4日凌晨,旷伏兆突发心脏病离世。惊闻消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刘秉彦,立即从石家庄驱车赶回北京,告诉老战友的家人:“把老旷的骨灰安葬到冀中吧,我们早有约定。”旷伏兆的家人尊重两位老战友的生前约定和伏兆同志的遗愿,几天后完成遗体火化,并把逝者的骨灰撒埋到了原冀中十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雄县米家务。
1998年,刘秉彦逝世后,他的家人又如约将其骨灰与旷伏兆安葬到一起。自此,两位将军实现了他们的生死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