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宋庆龄诞生地问题及史料辨析(附照片)
//www.workercn.cn2014-03-17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房子的前部直接伸展至院子的后端,并分为四间大房间:一间是查理的书房,一间餐厅,一间中式客厅里有红木的桌子和结实的椅子,一间西式客厅里摆放着一架钢琴以及舒适的椅子和沙发。房间如上海人家的喜好都朝向南面。房间外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家人经常在户外用餐。底层后部是一些小房间,包括楼梯间和盥洗室。这两个小房间和楼梯都与众不同,楼梯通向楼上。楼上的四间卧室分别为:父母卧室、女孩卧室、男孩卧室和客房。楼上的后部是两间小房间和两间卫生间。卫生间里有精美的苏州浴缸,浴缸外饰有盘绕的黄龙,内壁为绿色釉面。备有冷水龙头,热水则由楼下烧好提上楼来。在虹口普遍使用电之前,取暖用煤气取暖器,许多在上海的外国人家里还没有这样高级的设施。卧室内的床与大多数中国人仍在使用的那种硬平板、木结构的床不同,而是舒适的带床垫的美式沙发床。邻居们会进来评价这种床,用手指戳戳床垫,然后相互交流关于这种床如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甚至会有危险的看法。后头还有一座房子,与前面的房子以稍小些的院子相隔,包括类似仆人用房、厨房和库房等。在这座房子的后头,还有一个大菜园。查理喜欢在这里种种菜。也因此给人留下一个像农民那样干活的文化人、学者或教师的古怪印象。以后还会怎样?

  辨析:埃米莉·哈恩的记载来自当事人宋家姐妹的回忆,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3、倪爱珍谈宋庆龄出生

  地倪冰1984年2月29日致上海宋庆龄故居函,言据其母亲倪爱珍回忆:

  宋家早年居住在虹口区朱家木桥一带,是平房,屋子不大,很穷,奶奶买不起围巾。早晨买菜时围一个旧的洗脸毛巾。

  我的祖父叫倪蕴山,我的奶奶娘家姓什么不知道了,是不是姓徐不记得,奶奶的父亲叫什么不知道。我奶奶生了十个小孩,有的很小的时候死了,有几个月就死的。倪吉士说奶奶生有二男三女,是活着的,当时倪吉士还小不知道其他几个。

  宋庆龄的父亲从美国回来买了他家后头的空地,同牛姑夫合买的,一个要东半边,一个要西半边,开了很大的工厂,卖纸、卖书。

  以上是我母亲倪爱珍讲的,她1888年12月生,快96岁了,所讲情况很可能不准的,仅供参考,她脑子有时也糊涂,不能完全以她讲的为凭。但不少内容肯定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也是有价值的。

  辨析:宋庆龄的表姐倪爱珍回忆显示倪蕴山早就在虹口朱家木桥定居,宋耀如在其屋后建造东有恒路628C。

  4、倪吉士谈宋庆龄出生地

  老家在朱家木桥虹口地段的小菜场附近,离三角地菜场较远一点。宋家和牛家都有自己的房屋,宋家房屋情况是:两幢房子,后面一幢是八开间,前面一幢是四开间沿马路的房屋,自己住在后一幢中的南端四开间一、二层楼,前面有一个石板的小院子,其他房屋出租给人家。前后两幢当中有老式的矮平房,是我祖父租住的。房屋地址在东余杭路,门牌号码记不清了。祖父病故后,祖母(即宋庆龄外祖母)有一段住在牛家(就是宋家对面的房子),后住到宋家,一直住到寿终。我也长期住在牛家。宋庆龄兄弟姐妹六人都是生在这里。翠福娘娘是我的堂房娘娘,但我长大后,走的特别近。宋庆龄在过世前二年,曾写信给我,谈的都是家史回忆,出发点都是说的朱家木桥。

  另外,我祖父倪蕴山,到上海后,从1854年起就加入基督教,以后在天安堂当牧师,到1889年过世。他生前住的东余杭路一带,有好多教会的神职人员居住在那里,有一圈人,像圣公会在虹口最老的教堂——救世堂牧师吴虹玉,就住在我们老宅的对面,宋耀如也经常去的。

  辨析:宋庆龄表弟倪吉士回忆显示宋耀如岳父倪蕴山早就定居虹口朱家木桥。

  宋庆龄诞生地“上海南市说”和“浦东川沙说”史料辨析

  1、宋庆龄保姆钟兴宝回忆

  首长出生啊,我告诉你们听,首长在五七年的时间,首长叫我和李妈,这个时间呢七八月里,我们前头是北京开会回转来到了上海。在七八月里的时间,在上海休息,首长说,我的老家,说西摩路是全晓得的,我也认得的,李同志也认得的,全晓得的。我的老家,养么养了这里,你阿晓得,在叫南市甜瓜街。

  辨析:“南市甜瓜街”一说就是从这段口述引出的,当然,次生回忆史料不能作为直接史料应用。

  2、黄炎培1955年2月14日日记

  1955年2月14日,夜,中苏订约五周年。苏联大使召开庆祝会。主宾席我乡浦东人有三:张闻天、宋庆龄、我。

  辨析:黄炎培日记之说非专指宋庆龄出生在浦东川沙,不能排除黄炎培所言乃指宋庆龄母亲倪珪贞的父亲倪蕴山曾是浦东川沙人的历史渊源。黄炎培于上世纪30年代曾主持《川沙县志》编修工作,其时,宋家已名扬天下,何以后来正式出版的、侧重于记录川沙人文地理风俗的《川沙县志》内,竟无一条宋家在川沙生活的历史记载?

  3、黄炎培之子黄万里回忆

  1986年7月28日,黄万里写信给《川沙县志》办公室。说:

  黄炎培1949年6月25日,自北京来沪,到川沙城为二子黄竞武烈士落葬,曾说:“宋(庆龄)父为牧师(原文如此——笔者注),其工作区域当年就在川沙城内。”“我父幼时每聆听其宣教,并能戏学其传教时演说的姿势”,“我父曾指川沙城内一所房屋说:‘这就是了不起的宋庆龄出生的地方’。当时我在旁,亲耳听见这句话。”

  辨析:黄万里回忆的内容仍来自其父亲黄炎培;我父曾指川沙城内一所房屋,不能与内史第划等号;次生回忆史料不能作为直接史料应用。

  4、艾尔默·克拉克著《中国蒋家》

  在1890年10月举行的年议会会议记录上记载有这样一条重要条目:“第十六问:今年退为本处传道者何人?C·J·宋,是他自己的请求。”来自卫理公会的解释是,这意味着他停止了“巡回”传道,成为了一名本处传道……宋没有完全放弃牧师工作,年议会分配他去上海教区的川沙作为一名“补充”人员,即“一位本处传道填补空缺,但无须专职于此”。他同时还开始从事美国圣经会的代理商业务。

  辨析:宋耀如在川沙传道有口碑史料但无文献记载印证。

  5、宋庆龄川沙口音

  1996年5月6日晚,在川沙宾馆2306房间,陈伟忠、祝龙珠、何昆明等访黄万里。黄万里口述如下:

  宋子文讲的是一口本地川沙话。宋子文和我父亲碰见后,是很热闹的。因为大家讲的都是川沙话。很有趣的。我叔叔也对我讲过,我父亲小时候,去教堂听宋庆龄父亲传教。我父亲还学宋耀如讲话的姿势呢。

  辨析:钱乃荣教授研究认为:宋家讲的沪语口音并非川沙话,而是当时的沪语,与川沙话接近。后沪语随上海不断发展迭经变化,而宋家第二代大都年幼出国,后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其母语未随沪语变化。川沙地处相对闭塞的郊区,语言变化慢,故川沙人会认为宋庆龄讲川沙话。

  新史料对宋庆龄诞生于上海虹口一说的支持

  上海市孙宋文管委研究室近年搜集、整理出版了一些新史料,可以作为讨论宋庆龄诞生地的史料补充。这些新史料主要包括: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图书馆藏宋美龄致艾玛·米尔斯书信;牛尚周孙女牛恩美提供《牛惠生回忆录》、牛惠生年谱、牛尚周书信介绍文章及虹口合影照片;倪蕴山纪念碑碑文等。

  1、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图书馆藏宋美龄致艾玛·米尔斯书信

  其中,1917年9月6日的一封致函(图一)中写道:

  母亲不喜欢住得离市区这么远。她说这样太不方便了。因此她的想法是搬回我们在虹口的老房子。你记得,我告诉过你我们已拥有那所房子超过23年。结果是,现在那所房子虽然依旧醒目,但是那块区域却变得过于拥挤而令人不适。我一直在试图让她把那个地方卖掉;那儿的地块是上海价位最高的;但是我对我们家老房子的漠视令她十分震惊和伤心,所以我不敢再提这个问题。

  辨析:由此可知,虹口宋宅最迟1894年已经存在。

  2、牛尚周孙女牛恩美提供的《牛惠生回忆录》

  《牛惠生回忆录》中写道:

  听说我是于1892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廿号)出生在上海四川北路一个叫仁智里的地方。

  我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们住的弄堂底,对面是我外婆的住处。这是我关于仁智里最早的记忆了。我那时大概是两岁。那时候留在我幼小脑袋里的印象现今已所剩无几。

  辨析:牛慧生的父亲是牛尚周,母亲是牛倪桂金,宋庆龄的母亲和牛慧生的母亲是姐妹,所以牛慧生的外婆也即宋庆龄的外婆。可见,宋庆龄外婆在宋庆龄出生前就住在上海。

  我们后来的住处幽静安谧,是一幢一上一下的房子。我的哥哥惠霖长我三岁,我对他现存最早的印象是,那时他跟随外婆迁至我们后来的住所,与我分离,而分开的原因现在却已不再记得。但我记得我和哥哥从未拌过嘴、吵过架。我们兄弟分开后不久,我们举家搬到了新记浜路,那条路后来改名为塘山路(牛惠生记忆有误,新记浜路1943年改名为新建路,其沿路为住宅,新记浜路与塘山路(今唐山路)交界处是朱家木桥一带)。

  辨析:从中可知,牛家其他成员仍居原地,但宋庆龄外婆偕牛家长子惠霖先移居虹口,说明宋家已迁居虹口。

  我的父母在那里买了一块与宋家姨夫家相似且紧紧毗邻的地,我们在那块地上建了四栋房子排成一列,每栋房子都是一上一下。而宋家与我们相似,也建了一排类似的楼房。

  1895年我三岁,恰逢妹妹惠珠诞生,那时我们家已占了两上两下。就在她出生的那天我们搬了过去,而我却被大人们送到了别的地方去。但我还是能清晰地回忆起在那三年之后,也就是1898年,我的第二个妹妹出生了,那个时候无论大人用什么东西诱惑我,都无法将我引开。我被大人们留在楼下的客厅一边玩耍,一边等待着家庭新成员的诞生。

  解释:宋庆龄外婆随牛家移居虹口后不久,1895年牛家全家移居虹口,与宋家毗邻。

  在那几年,我们一群孩童们很喜欢在家里房子后面大花园里玩耍。早些年时,宋家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也常来和我们一起玩。我那时最爱和子文及我们的舅舅倪德如一起玩。一有空,小一点的孩子也来参加,尤其是宋美龄和惠珠。

  在我们的房子前面也有些邻居的男孩时不时同我们打闹。我们的主要武器是一只雪茄烟盒,盒子边上装有用线轴做的四个轮子,盒里装满了砂石土砾。我和子文跑得比邻里小孩子们都要快,因此我们在“战斗”中主要担当前锋和主帅角色,领导队伍把沙砾洒到“敌人”头发和衣服上。每次打完胜仗回家,都会被各自的母亲“奖励”一顿结实的鞭打,也因此往往得到父亲的同情。他常鼓励我们,教我们各种方法使我们能痛打我们的“敌人”。

  辨析:可见,宋家孩子的童年在虹口度过。

  3、牛慧生先生年谱整理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一年)四岁据先生所作儿时回忆录曾记“四岁后最爱与子文(宋)及倪舅父(德如公,亦子文先生之舅)结伴共同游戏……”

  一九〇一年(光绪二十七年)九岁是年二月转入密勒路与汉璧礼路转角之教会小学读书,与宋庆龄女士同学。

  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十岁是年正月假期中先生曾随宋姨丈(耀如公,即宋子文先生之父)伴表弟子文往南京旅行。二月转入汉璧礼小学。六月投考上海圣约翰中学,录取,于九月入校,插入第四班,教师为颜惠庆先生及严又陵先生一九〇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十五岁是年三月先生长兄惠霖赴英国留学;幼妹惠珠偕同宋庆龄女士(今之孙夫人)与宋美龄女士(今之蒋夫人)于八月赴美国留学。

  辨析:从年谱可知,牛惠生在虹口教会小学读书时与宋庆龄是同学,牛慧珠1907年同宋氏姐妹一同赴美留学。

  4、1915年3月8日,牛尚周致牛慧生和牛慧珠函

  妈妈要求你们……不要去见宋姨父……你们不仅绝不能去见他或者把他介绍给你们任何一个朋友,还得不能让他看到你们……请你们俩仔细斟酌我们的告诫并遵照执行。你们也许知道宋属于孙中山的政党而我是现政府的人。所以,你们必须极其谨慎,如果你们同宋家有任何瓜葛,这就意味着你们父亲事业的毁灭和在造船厂地位的丧失……我们的观点和目标就像南北两极那样完全相反……即使你们的宋阿姨、蔼龄和庆龄从日本回国,自她们1914年10月28日回来至今,我也一直没有见过她们,虽然我们的住处仅十步之遥。为什么?因为如果我见了她们并同她们谈话,人们会说我是一个“叛逆者”而告发我,我会陷入麻烦之中;所以,我同她们保持距离,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受害,因为我对与人交往是非常谨慎的……

  辨析:宋家与牛家毗邻,但是牛家因怕卷入革命而不敢与宋家接触。

  5、1915年8月6日,宋耀如致宋子文函

  最近,上海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风暴,妈妈说她从未看到上海以前有这么大的风暴。外滩所有的树都被刮倒了,河中的所有船和舢板被刮到了岸上。我们家高大的镀锌铁纱门被刮倒了,砸在牛家的“琵琶”树上,并砸坏了它。

  辨析:牛家和宋家毗邻,宋家的门曾经砸坏过牛家的树。

  6、1891年倪府家族合影(图二)

  辨析:照片中,后排右一为宋耀如,后排中为牛尚周,前排右三为宋倪桂珍(手中所抱的是宋霭龄),当时宋庆龄尚未诞生,前排右四为牛倪桂金。这张照片显然是在照相馆拍摄的。当时一大家人居住在哪里呢?川沙?虹口?显然虹口的可能性更大。

  结论: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罗列、汇总以上这些关键材料,对“宋庆龄诞生地”问题进行辨析。从材料本身出发,我们认可的结论为:宋庆龄诞生在上海虹口的概率极大;宋庆龄诞生在川沙一说难以成立;宋庆龄诞生在上海南市的可能性不大。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