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军在空中俯拍的“集团部落”。图片选自《东北抗日联军》(光明日报出版社)
1938年初,日伪军开始对活动在饶河、虎林、抚远等县的东北抗联第7军进行疯狂“讨伐”,企图压缩我抗日游击根据地。而第7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巧妙与敌周旋,相机歼敌,有力地粉碎了日军的“讨伐”恶行。
7月,为协助驻饶河大顶子山后佛寿宫2名伪军士兵哗变,第7军派出几名战士打入该地伪军,里应外合,一举将佛寿宫攻克。此战,共缴获轻机枪2挺、马枪66支、子弹1万余发及大量物资。8月,第7军利用缴获的武器在小别拉坑密营成立了少年连,下辖2个排,共40余人,直属军部。其成员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仅有13岁,是名副其实的“娃娃兵”。
9月26日,第7军接到地下联络员朴永山送来的情报,获悉日军一名高级军官将由抚远乘船顺乌苏里江南下至饶河境内的小佳河,前来视察“集团部落”建设情况。此时,部队主力远在同江、抚远、富锦、虎林一带,军部密营设在老鹰沟,驻地仅有军部直辖警卫连和少年连。接到这一情报后,第7军代理军长崔石泉和从同江返回军部汇报工作的第1师副师长姜克智立即召开会议,决定由姜克智任总指挥,率领军部警卫连,在挠力河畔的西风嘴子伏击该股日军。部队指战员得知将要执行伏击任务后十分兴奋,少年连更是主动请缨。本着锻炼部队的原则,军部最后决定以警卫连战士为主力,吸收部分少年连成员,组成一支精干的队伍,参加此次伏击战。
西风嘴子其实是一个小山包,位于饶河县挠力河下游,东西宽400多米,北接挠力河,西临蛤蟆河,南接完达山余脉,是挠力河主航道的必经之路。其所接河段挠力河为乌苏里江左岸较大的支流之一,流经三江平原腹地。它河道狭窄、九曲回肠,有的河段几乎变成“之”字形,河岸两侧丛林茂密、草木苍翠,是打伏击战的理想地段。
时不我待。立下战斗决心后,第7军代理军长崔石泉、第1师副师长姜克智立即率军部警卫连及少年连一部,在密林中急行军20多公里,连夜赶到目的地西风嘴子。可当地渔民却告诉他们,日军已乘汽艇溯流而上。鉴于这种情况,部队迅速选择有利地形,在北山头和两侧山坡构筑工事、挖好掩体,拟在日军返回时进行伏击。
原来,这名所谓的“日军高级官员”就是日军少将日野武雄。日野武雄曾参加过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在伪满洲国军政部任职。1932年,曾组建“游击讨匪队”,残酷镇压抗日武装。而后,任日军骑兵少校,疯狂“讨伐”东北磐石、桦甸、敦化、安图等地的抗日武装,双手沾满了抗日志士的鲜血。1938年5月,他因“剿匪有功”,晋升少将。
9月27日,日野武雄带领39名官兵,乘汽艇溯挠力河而上,经西丰、小佳河和大佳河,视察设在附近的“集团部落”。“集团部落”是日军关东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切断人民群众与抗日武装的联系,严格控制民众,防止抗日武装力量扩大。“集团部落”四周掘沟注水,沟旁修筑高墙,墙外围设铁丝网,四角筑有炮楼,安插警察、特务监视,部落只设1个出入口,进出均要出示居住证明并搜身检查。在部落中央,日伪军设有军警派出所和村公所,用以监视群众和胁迫群众参加反动组织协会。部落的住户少者三五十户,多者百户,都是在日伪军的暴力手段下,被迫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与家园,迁居到这里的,而原有村庄皆被日伪军焚毁,拒迁居民皆被杀害。据统计,至1937年,全东北因“集团部落”而受害的人数达500万人。
28日,日野武雄视察完毕后,乘坐汽艇由小佳河驶入挠力河,准备经乌苏里江返回抚远。汽艇一路畅通无阻,直奔西风嘴子而来。10时左右,汽艇“嗡嗡”的马达声由远而近,彻夜未眠的东北抗联将士顿时倦意全无,立刻做好伏击准备。此时,毫无察觉的日野武雄正站在汽艇的甲板上,手举望远镜巡视四周。警卫连和少年连指战员的枪口则紧紧瞄准敌人,随着汽艇的前行而缓缓移动。当汽艇距离伏击阵地仅几十米时,姜克智副师长一声令下:“打!”警卫连和少年连突然向汽艇猛烈射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子弹如雨,日野武雄和几名随从当场毙命。日军顿时大乱,仓皇应战。随后,日军舵手也被击毙,汽艇搁浅,还击声渐渐停止。战士们用枪对准汽艇,高呼:“缴枪不杀!”四周一片静谧。机枪继续扫射后,姜克智下令停止射击。战士们再次高呼“缴枪不杀”后,仍未得到回应,便由两名战士借到一艘渔船,划船径直登上汽艇,只见船舱内外遍地敌尸。两名战士风趣地描述道:“光有睡觉的,可没有喘气的”。随后,姜克智和战士们一起登艇打扫了战场,一名战士还将写有“警告小鬼子,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下场”字样的纸条贴在了舵楼上。整个伏击战仅耗时几十分钟,便胜利结束。战后,第7军警卫连和少年连迅速撤离战场,绕道安全返回军部密营。
西风嘴子伏击战,全歼日军少将日野武雄以下39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7支、子弹4000余发、望远镜1副。此战,东北抗联第7军创造了以零伤亡全歼日军的辉煌战绩,是1938年第2路军取得的重大战果之一。日野武雄也成为东北抗联成立以来所被击毙的第一个日军少将。日野武雄的毙命给予日军很大震动。日军随后在10月2日的伪满《大同报》上哀叹道:“满洲国防将星陨落一个”。与之相反,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热情,东北抗联第7军是“天兵天将”神出鬼没、英勇抗日的事迹,迅速在北满大地上广为传颂。
(作者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理论教研室教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