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评论家的反思与困惑
//www.workercn.cn2014-07-03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智联忠

  我们常说,理论和实践是文艺发展的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曾几何时,理论评论在文艺活动中出现了失语,甚至被质疑和责难,理论家和创作者各行其道,似乎成了不可调和的“敌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文艺批评的责任真的都推给那些“没有良知”的批评家吗?笔者作为青年评论家,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也产生了不少困惑,特向方家求教。

  我们要求评论家首先要有自己的学术操守,有立场、有职业伦理、有独立性,可是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呢?责任都在评论者吗?我曾为一部戏曲新编剧目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从戏剧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演员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进行了评析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作品的不足及修改意见。为了对作品今后的加工提高更有针对性,批评之处不是简单提及而是做了具体剖析,篇幅约占1/3。剧团工作人员曾对我说,主创人员说这篇评论的意见非常中肯,有些已经吸纳。不过,当文章发表在刊物上时,批评的文字不翼而飞,小文成了一片被阉割的吹捧文章。无奈之情自不必言说,也许演出单位把批评不足当成了否定,也许刊物怕剧团不满,也许……但,这绝不是笔者的意思,我指出不足做具体分析,只是想对作品持负责的态度,和大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想必,其他的批评家也有此困惑吧。

  优秀的文艺评论,是理论见之于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结果。学术研究的过程大致要经过搜集整理资料、编撰成志、描述成史、提炼成论四大阶段。其中,评论直接指向活生生的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发展。那么,评论文章就必须要求评论家以高度的理论来深入评价、剖析艺术作品。曾经有戏曲演员和笔者交谈说,你们好多搞评论的,又不会演戏、不会奏乐、不会写剧本、不会导戏,写的东西能对吗?我当时幽默地回答:正如考古学家研究古生物一样,难道他还要变成恐龙才能研究恐龙不成吗?虽然我轻松应对了质疑,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承认当前评论存在的问题,评论家如果能参与一些创作,对我们的评论一定会有莫大的帮助,即使不会创作也要熟悉创作的过程,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

  紧接着下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们的文艺批评文章到底写给谁看?专业的评论大多发表在学术杂志、文艺类报纸或一些相关网站上,可是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东西应该给谁看呢?就像一部文学作品、一部电视剧、一场电影一样,没有明确自己的读者、观众,作品的创作必然出现问题。文艺评论,其实就是评论家创作的作品,这个作品给谁看呢?理论家、评论家、创作者、普通受众、行政领导?我想这些人群可能都是,当然也可以指向一部分人。不过,评论应该是紧密结合实践的产物,又要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就必须不能仅仅抓住理论界,更要吸引创作界人士和普通民众。

  好的评论文章应该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具有针对性、创造性,深入浅出的文章,而且思想自由、批评独立。这还需要文艺界方方面面人士积极努力与不懈探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