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深化屯垦历史研究 建设农业领域航母
——“黑龙江屯垦史”丛书出版发布暨研讨会发言选编
//www.workercn.cn2017-12-19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留给后代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退休干部 孙仁松

  我是1958年3月响应党中央号召、从海军青岛部队转业,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至今已近60年了。在农场当过农工,住马架子、修水库、抬土筐,开荒种地,经历艰苦的创业劳动,后来考入王震将军兼任校长的北大荒第一所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两年前,我在北京接受了黑龙江社科院项目组同志的采访,初次接触到黑龙江屯垦史这个重要的社科研究项目。最近,恰好在我81岁生日那天,接到参加这次会议的邀请,知道该项目取得了全面成果,而那次对我的采访,将以《北大荒农垦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亲历者》为题,收录在《黑龙江屯垦史·军垦口述史》中。

  在《军垦口述史》的前言中,有这样两段话:“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伟大壮举。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复转官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始终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中坚力量。”“开发北大荒的历史,是一部用汗水、泪水和血水写下的历史。军垦人始终坚守着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怨无悔地为北大荒开发默默奉献。他们的拼搏与艰辛,汇聚成北大荒的硕果,凝聚成北大荒的精神。”

  我读着这些对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浏览农垦老兵们的回忆,仿佛又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心情非常激动,夜不能寐。是的,一部北大荒开发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军垦史,而这部历史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以14万多名复转官兵为中坚力量的包括大批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地方干部和家属以及他们后代的三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甚至流血牺牲写下的,希望我们的后代永远不要忘记。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新闻媒体和影视作品,把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成果告诉全国人民,把“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这次实施的黑龙江屯垦史项目,在垦区内外走访了144位“老农垦”,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72岁,平均年龄84岁,就在接受访谈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据说已有10多位受访老兵去世。我刚到北大荒时,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22岁的小青年,在十万复转官兵中是比较年轻的,现在也是耄耋老人了。可以想象,要寻访到这些“老农垦”,完成采访任务难度是非常大的。这次专题立项进行屯垦史研究,特别是用“口述”方式,记载那段历史,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鲜活的历史资料,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黑龙江屯垦史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书写屯垦历史传承北大荒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宋月红

  “黑龙江屯垦史”系列研究,立足黑龙江这片沃土、面向我国屯垦事业的发展,系统性地开展黑龙江屯垦史研究,创新性地推进边疆屯垦学研究,在我国屯垦研究史上筑起一片学术高地、树起一座学术丰碑。

  一、“黑龙江屯垦史”丛书坚持运用唯物的辩证的大历史观,从历史的基本点和根本点出发,追根溯源、展现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发展规律性,把屯垦的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国家与地方之间、各地方之间、各形态之间,以及各历史时期之间辩证统一起来。特别是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屯垦史与古代、近代的屯垦史在历史变革和转折意义上联结起来,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屯垦史有机统一起来,点面结合地深入记述了黑龙江屯垦的历史发展和时代面貌,并从历史的深处把屯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贯通起来,把屯垦历史进程与屯垦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以历史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大逻辑深刻揭示了屯垦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二、“黑龙江屯垦史”丛书运用多学科对屯垦史进行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初步构建并推进了边疆屯垦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研究屯垦史,历史学无疑是最具基础性的学科。“黑龙江屯垦史”丛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我国传统史学方法,比较充分地运用了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体裁体例上,既有通史编纂、断代史编纂和专门史编纂,又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章体等;在史料学上,既运用了文献档案、地方志和年鉴,又运用了考古、实物、碑刻和口述史等;在史学研究方法上,既有宏大叙事、实证研究,又有定量史学、比较史学和历史地理等。此外,“黑龙江屯垦史”丛书实现了“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如经济学、政治学、边疆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和文学等学科集群,并与历史学相交叉运用,相辅相成。也正由于此,“黑龙江屯垦史”丛书既具体、历史地反映了屯垦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以及屯垦的历史基础、时代内涵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又深刻揭示了屯垦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黑龙江屯垦史”丛书可谓是百科全书式的屯垦史研究成果。如此,“黑龙江屯垦史”丛书也构建起边疆屯垦学研究的基本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成为发展边疆屯垦学的一项可资借鉴的实证范例。

  三、“黑龙江屯垦史”丛书是北大荒精神的历史读本,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教科书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屯垦历程艰辛曲折、波澜壮阔,沼泽地里建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型机械化农场,祖国的边陲兴起一座又一座新的城镇,曾经苍凉的北大荒变为殷实的北大仓。屯垦按照国家需要,在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创造了一大历史基业,同时也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铸就了屯垦精神、兵团精神和北大荒精神。“黑龙江屯垦史”丛书成果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深刻反映和阐释了北大荒精神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与鲜明特征。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成就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 李治亭

  黑龙江省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共同组织完成的“黑龙江屯垦史”丛书,是两院合作实践党的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也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成就。

  “黑龙江屯垦史”的选题具有创新意义。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边疆的边缘地带。这一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一直是渔猎或游牧民族的家园。当华夏人逐渐进入这一地区,农业垦殖才逐渐发展起来。自秦汉以后,凡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无不重视农业的开发。但到明代,仅在辽东地区即今辽宁省境内实行屯垦,土地得到开发,农业得到发展,而吉林、黑龙江两地不在垦殖范围之内,造成这两地经济发展完全落后于辽东地区。至清代后期,黑龙江的屯垦才又形成规模,且持久不衰,其后又经中华民国时期的持续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数十年,屯垦仍在继续,终于成为今天的“中华大粮仓”。屯垦是关系黑龙江发展的一条生命线,只有认识屯垦史才能真正认识黑龙江的历史变迁!

  以往有关黑龙江屯垦史研究,主要限于个案研究,发表成果很有限。黑龙江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共同立项的“黑龙江屯垦史”系列研究,集以往研究之大成,构建了完备而系统的黑龙江屯垦史全景。丛书的内容从古至今,从文字记述到口述历史,从文献史料汇编到具体研究,从经济史到文学史,从黑龙江屯垦到与新疆屯垦之比较,从屯垦史到屯垦研究史,从古代屯垦到当代中国农业“走出去”,如此丰富多彩的各种屯垦史的专题,汇成一套系列丛书,为古今所仅见。

  总结屯垦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屯垦是我国历代承袭的治边之策。自秦汉直到清代,各边疆地区都通过屯垦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与屯垦相联系的是,内地人口不断地向边疆地区流动,加速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维系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统一。黑龙江屯垦史项目的又一个创新意义,就在于总结历代在黑龙江地区实行屯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与新疆屯垦之比较,更可以鉴别不同地区的屯垦的不同特点,这些都对我们有参考价值。

  “黑龙江屯垦史”丛书隆重出版,也创造了中央与地方合作运行大型研究项目的成功范例。由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地方研究机构合作实施,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质量、高速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这一创新的组织形式,为开展类似的大型项目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开拓进取共创新型垦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阿拉腾奥其尔

  黑龙江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就是边疆屯垦重地,进入当代,两地的屯垦更是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推动两地区域经济的腾飞,还在新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实现了稳疆固土、保障地区安全的战略目的。

  当代黑龙江与新疆两大垦区的屯垦事业已走过了近70年的岁月。在这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地屯垦事业的发展在自身发展规律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47年—1965年,黑龙江垦区与新疆兵团垦区都处于屯垦事业的开创期,两垦区的第一代拓荒者都经历了异常艰辛的开荒过程。垦区基本建设与生产紧密结合,屯垦事业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十几年间两垦区不仅开辟出大片的良田,创建一批农场,初步发展了地区经济,还各自建立了有效的、适应地区屯垦事业发展的屯垦管理机构。

  1966年—1976年间,虽然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农业生产曾一度徘徊不前,但屯垦事业依然缓慢发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屯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集聚了更多的劳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地的屯垦事业逐渐进入稳定、持续发展时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指导下,两垦区屯垦事业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主要体现在:坚持市场经济取向,改革传统制度,加快改革开放,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调整经济结构,进行产业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21世纪两垦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发展速度及程度上都远超前两个阶段。黑龙江垦区生产总值1978年为9.6866亿元,2016年增长到1197.3亿元,38年间增长了123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体制恢复后,屯垦事业也逐渐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并在200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兵团生产总值1980年为10.1937亿元,到2016年增长到2134.33亿元,36年间增长了209倍。

  70年来,北大荒人和兵团人用自己的热情和心血,在我国东北、西北之地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屯垦事业,为国家、地方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黑龙江垦区职工经过70年的艰苦奋战,将原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为国家提供商品粮,有力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如黑龙江垦区,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开发建设边疆、保卫边防和国家统一的重任,开创了具有兵团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推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为我国边防稳定和新疆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两垦区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伟大的精神财富,即屯垦精神。黑龙江垦区创造并培育出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造、发展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这两种屯垦精神都集中体现了几代拓荒者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拼搏创新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一代代北大荒人和兵团人为国家繁荣富强不断奋斗。

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宣传部长 高跃辉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不仅是黑龙江屯垦史项目的参与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黑龙江屯垦史系列成果的面世,对黑龙江垦区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7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黑龙江垦区正是始终把垦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全面发展和辉煌成就。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对黑龙江垦区战略地位和历史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黑龙江屯垦史》用大量的史实做了系统全面的阐释和佐证。

  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黑龙江屯垦史”系列成果的研究,从先秦时期的屯垦一直写到现代农垦,历史跨度达到2300多年,把黑龙江农垦的历史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相交融、相继承、相贯通,是对黑龙江屯垦历史的深度溯源,同时大大延伸了黑龙江农垦的历史脉络,扩展了历史空间,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屯垦史以更高的历史视角和更权威的史料印证了黑龙江垦区与中国屯垦史的血脉传承,为研究和了解黑龙江农垦的前世今生,打开了一扇别开生面的历史窗口。也必定会成为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当今中国边疆开发建设史所必不可少的佐证史料。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北大荒文化是由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等多元文化整合而组成的地域文化。“黑龙江屯垦史”系列涵盖了军垦史、屯垦史、知青史、移民史,既是一次对黑龙江垦区开发史的全面阐释,也是一次对北大荒历史文化元素构成的全面整理,是北大荒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这无疑为北大荒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开展爱国主义和北大荒优良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对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垦有重要的意义。

  是宝贵的精神资产。北大荒精神是三代北大荒人实践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全体北大荒人所共同具有的精神品格和价值准则,是北大荒文化最本质、最凝练的体现,更是北大荒人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黑龙江屯垦史》系统诠释了北大荒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丰富的内涵、功能、作用,从理论实践的高度论证了这种精神,深深根植于北大荒黑土地,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血脉相通,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伟大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农垦事业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对北大荒人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激发力。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北大荒精神的旗帜,万众一心,凝神聚力,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不断开辟垦区事业的新境界,推动垦区事业的新发展,创造垦区事业的新辉煌。

传播优秀成果服务新时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谢寿光

  “黑龙江屯垦史”系列成果首发之后,出版方和作者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各方协力配合,把这套成果宣传和推介好。这套书是一个系列成果,是一个整体,里面包含着很多内容,有纵的,比如四卷本的《黑龙江屯垦史》,以及《黑龙江屯垦文学史》;有横的,比如《当代黑龙江与新疆屯垦比较研究》;有研究成果,比如《“一带一路”与中国农业“走出去”》《中国屯垦研究史》;有史料,比如两卷共四本的《黑龙江屯垦文献史料汇编》,还有两部口述记忆史料——《黑龙江屯垦史·军垦口述史》、《黑龙江屯垦史·知青口述史》。可见丛书的价值是非常高的,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这套书宣传好、发行好。

  此外,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不仅在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层面研究黑龙江的屯垦事业,也可以同时关注160多万北大荒人的社会结构,这里的社会关系和传统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有很大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向着屯垦社会研究的方向努力,在这个方向上探索研究北大荒创造出的新的社会样本、新的经济样本,探索研究追求美好生活的路径等等。作为出版者,我们很愿意与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密切合作,出版和传播更多黑龙江屯垦史这一类的优秀成果,服务于我们这个美好的时代。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