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丛 坤
近年,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牵头,黑龙江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一次摸家底似的全面排查,厘清了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劣及其特色。虽然在这次挖掘活动之后,黑龙江打出了文化资源大省的旗号,但笔者认为,在不可移动文物及文物藏品的数量方面,黑龙江并不具有优势,别说与这方面的强省无法匹敌,就是中等省份也很难抗衡,对此黑龙江人应头脑清醒。而在文化资源方面黑龙江的一大特色,或说一大亮点却未引起重视,那就是文化生态。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近现代乃至建国初期的黑龙江曾发生过许多大事、特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文化生态,如历史文化方面的闯关东文化、站丁文化、中东路文化、边境文化、京旗文化、苏联援建文化、右派下放北大荒文化;民族文化方面的渔猎文化、朝鲜族“入境”文化;产业文化方面的垦荒文化、森工文化、石油文化、大厂文化;社会文化方面的知青文化。上述所列事件已成为历史,但其文化影响尚未消失,从而构成了黑龙江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
提到文化生态就不能不提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国家《“十一五”文化纲要》(2006年颁布),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部分省区在申请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同时,自己也开始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如内蒙古自2010年后已公布了两批共计12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11年11月,黑龙江“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七项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填补了黑龙江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即,佳木斯市被批复为“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省级)”,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而前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项目,其中许多已处于濒危状态尚未得到保护,因此黑龙江应尽快设立一批“省级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实施省级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几点意见
1.界定保护区域,调查摸清文化生态现状。根据要保护的文化生态区域群众居住、活动范围,划定具体的生态保护区域,要注意保持重点区域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项目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对保护区域内的民族历史文化项目进行分类、分级、分群体的差别性保护,保护重点要定位在原生文化整体性较好的项目上。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文化项目进行必要的创新。同时,尽可能地鼓励和协助当地举办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区域内各种文化间的良性互动,增进其生命力的蓬勃发展。
2.建立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项基金。目前仅靠所在市政府拿出大量的资金,承担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任务是不现实的,因而应当采取多种融资的方式,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项基金”。一方面所在市、县政府每年应根据本级财政状况划拨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对发展民族、历史文化事业的专项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保护与发展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资金,形成民族、历史文化事业,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办的格局,逐步积累发展“民族、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项基金”。
3.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和政策研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学术性质的工作,因此建议由省级社科研究部门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中心,对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进行研究与指导。该中心将在研究借鉴国内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黑龙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同时,要充分发挥省、市社科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开展深入研究,并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扩大黑龙江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引擎。在黑龙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中,要深入挖掘整合特色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要寻求民族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途径,以发展旅游作为保护、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要通过文化生态保护区独具的魅力来满足广大游客观赏文化、体验文化的需求,进而使其在了解认识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完成对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认知与传播。
二、拉林、一面坡已具备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条件
1.拉林京旗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拉林京旗文化”是指存在于以黑龙江五常市拉林满族镇为中心,辐射周边4个满族乡的满族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在24个旗屯和41个八旗窝棚(屯)中。拉林京旗文化始于清乾隆时期,是清政府为解决京都旗人生计问题和减少京都人口压力而实行的有组织移民屯垦政策的产物。它与北京的满族文化同源同根,历史背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汉民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中原文化与黑龙江地域文化融合的结晶,在促进黑龙江区域文化发展及东北边疆的开发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至今,该地区仍保留着大量的京旗文化遗存和京旗遗风习俗及较特殊的宗教信仰。经调查发现京旗文化遗存、文物资料1100多件,其中有史料价值的270件,还有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具及石雕、木雕、砖雕等,很多文物在国内已属罕见,其价值十分巨大。一些清朝重臣后人的手中仍保留着家族谱书谱单、祖宗画像等器物,至今喝豆汁儿依然是当地很多人的习惯,京腔京味夹杂在当地人的方言中。
2.一面坡中东路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一面坡镇位于黑龙江尚志市中部,是一个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百年老镇。一面坡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9月,为中东铁路东线的折返站,附设有机务段、水电段、车辆段等机构。兴盛时期有五百余名中东路俄籍员工及其家属工作、生活于此,由此衍生了百余座员工住宅,以及公寓、俱乐部等欧式建筑。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文化教育和宗教也在一面坡繁盛起来,佛教、道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先后设立机构,其中佛教的“普照寺”与营口的“愣严寺”、哈尔滨的“极乐寺”当时并称为东北三大寺。由此,一面坡成为哈尔滨东部一大重镇。哈尔滨虽以欧式建筑闻名,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城区改造中原有的城建格局遭到很大破坏,相当一批历史建筑随之消失。而由于一面坡城镇建设多年滞后,130余幢中东路时期的历史建筑则幸运地存留了下来。这些建筑融都市建筑风格与乡村“木克楞”民居为一体,虽经百年沧桑依旧完好,镇内其他临街建筑也基本保存着上世纪80年代前的面貌,具有东北乡镇的鲜明特点,今天来看这已成为极为珍贵的后发优势。俄罗斯文化对一面坡之影响十分深入,至今一面坡民间尚存大量中东路时期的文字资料、照片及生产生活物品,在日常生活习俗方面仍存留着俄罗斯文化的印迹。
因此,设立“拉林京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一面坡中东路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促进黑龙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动旅游业发展能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