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充分表明我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不仅要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更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文化可以塑造人的思想、引导人的生活,影响人的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可见,文化建设的目标实现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大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文化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由此可见,要做好文化建设基础工程,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的十八大强调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辛鸣所讲:“文化建设体现着‘大众实践’的硬要求。所谓‘大众实践’,就是文化必须能代表大众的利益与心声,满足大众的需要与喜爱,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与价值珍重,吸引大众的注意与参与。”
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文化必须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
艺术源于生活,文化源自人民。文化起源于人类最初的劳动实践,从文字音律、书法绘画、戏剧歌舞到伦理道德、社会规范等都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诗经》中的《风》收录的大多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是人民群众创作的艺术作品。古希腊人民通过生活中丰富的想象创作了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汲取人民群众智慧和养分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文化一旦远离人民,就没有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度挖掘提炼,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更多地来自于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的作品才骨肉丰满;以人民需求为创作导向的作品才受群众欢迎。阳春白雪我们喜欢,下里巴人我们也需要,重视大众文化的传播塑造,努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人类优秀文化应以追求真善美为目的,注重人文精神,弘扬先进文化的力量,大众文化也不例外。在大众文化创作中,要克服过度庸俗化的弱点,尽量提高其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
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要求我们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换言之,就是要从根本上重视和发掘群众的创造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朝代更替、历史兴亡,人民群众是最根本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要真正从心里尊重人民。只有真正尊重人民,认可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实现文化创新。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注重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正确甄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格局;二是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群众创作因子。群众文化事业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这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人民提供一些文化必备品和必需品。文化产业则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人民群众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也会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需要直接通过市场反映出来,文化建设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通过市场的作用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又能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些改制后的文化企业,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三是继续深化改革,保持创新思维。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文化基础依旧薄弱,群众参与度不高,竞争力不强,文化软实力和大国地位不相称等问题突出。在继续传承和发掘传统文化、培养文化精英的同时,更要突破传统思维,兼容并蓄先进文化,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眼光着眼世界,给养取自现实,保持创新思维,文化发展始终紧跟时代。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鼓励引导来自群众的自发的文化创新活动。包容多元性群众文化,引领网络文化,支持“草根”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培育都市文化等,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而又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挖掘、保护传统民间文化形式,尊重和保护大众文化的原创力,竭力保持土著文化的原生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支持发掘民间艺术,培养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作品。
总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让人民唱主角。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文化才能更有生命力,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执笔人:张永恒、王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