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白春礼//www.workercn.cn2014-01-09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科学院的一项重大任务。

  增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但同时,科技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束缚了科技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比如,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和有效,基础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存在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等问题,一些科研项目和经费安排分散、封闭、重复、低效,管理不够科学、规范、严格、透明,造成责任边界不清晰,难以产出重大成果,甚至出现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正在孕育突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但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和方式还不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和要求,科技界和产业界都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解放科技生产力、提升科技实力,必须依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增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打破制约创新活力迸发、影响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增强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着力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不足问题以及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要不断增强机遇期和发展期改革的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努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结合“四个率先”全面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抓好落实。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同志考察中国科学院,要求中国科学院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对中国科学院来说,这“四个率先”的要求既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我们要把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贯彻到实现“四个率先”行动计划的各个方面,以深化改革推动“四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围绕实现“四个率先”,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以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为目标,推进科研布局调整优化和科技活动组织模式改革。结合“一三五”发展规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绿色、智能、健康、安全、普惠为重点,系统梳理和分析科研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瞄准新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方向,调整优化布局,前瞻部署率先跨越发展的主要领域。在院机关改革基础上,深化科研管理体系改革,完善院所两级体系和法人责任制度,推动跨研究所、跨学科、跨部门协同创新,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力争在若干领域和方向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或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以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为目标,推进人才人事制度和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改革人才选拔、培养和流动机制,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规范和完善激励机制,大幅提高人才竞争能力。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深化科教融合,探索科研与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和完善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吸引、凝聚和培养一流人才,把中国科学院办成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的大学校。

  以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为目标,推进与“三位一体”相适应的思想库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三位一体”和院士、专家群体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构建富集高端智力资源的战略研究网络。聚焦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从科技影响和作用的角度,从科技规律出发,提出咨询建议,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分有序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相关研究资源、队伍和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智库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研究成果影响力,在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以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为目标,推进科研院所制度改革。以建设卓越创新中心和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为主要抓手,依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整合创新资源,凝聚优秀团队,聚焦领域前沿,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卓越创新中心。把卓越创新中心作为改革的“试验田”,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成功经验,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攻坚克难、自我革新的勇气扎实推进重点难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

  《决定》强调,“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科学院要按照全会做出的改革部署,突出抓重点难点领域,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新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和人民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问题。

  按照《决定》关于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的要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自觉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积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按照全会关于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部署,在深化中国科学院院机关改革的同时,统筹提升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前沿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研发。

  按照《决定》关于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决定》指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制度改革,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服务和支持。秉承产业报国、创新为民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支持中科院转制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依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培育更多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企业,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作贡献。

  按照《决定》关于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的要求,改革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经费管理。《决定》强调,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我们要积极探索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健全相应的管理政策与配套措施;同时,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面向目标和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对社会开放,提升科学仪器、文献、数据和信息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科技资源公共平台。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按照《决定》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院士制度改革。院士制度改革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决定》对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改进和完善院士增选制度,严格把握标准,保证选举质量,优化增选程序,坚持独立性和学术性,确保公平公正。进一步优化院士队伍的学科布局,扩大中青年人才比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院士退休和退出以及兼职、待遇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