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www.workercn.cn2014-02-28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王海莹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也是问题意识形成的基础。在个体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发挥作用最大,只有在批判性思维的监控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情境时,才能明确判断当前任务和已有认知水平的差距,通过不断反思促使问题意识的形成。

  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天性,它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新鲜和兴奋的情感状态,通常表现为注意新的事物,想去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前奏。

  独立性包括自立、自制和自主3个方面,自立是指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己事情能够自己去做;自制是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控制的能力,在认知过程中体现为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自主是遇到外界压力和影响时,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受别人观点的影响。独立性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必要条件。

  勇气是指为了追求美好,敢于尝试别人未所想、看似不可能的事物,体现在认知过程就是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敢于对普遍接受的观点进行质疑。个体只有在勇气的支撑下,好奇心才能逐步转化为问题意识。

  另外,求知欲、自信心、毅力、性格等因素都与问题意识有关,这些因素共同在问题意识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学校应以教学理念、教学氛围和教学过程这3个方面作为突破口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向“问题教学”的理念倾斜。传统教学对“教”与“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实践,而对“问题教学”则关注不够,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全盘接受却很少质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向“问题教学”倾斜,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避免重复性的题海训练,注重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

  其次,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第一,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易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力;而紧张、压抑以及受限制的教学氛围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发问、善于质疑,让学生发表其独立见解。第二,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班级和课堂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处于自由状态,思维更为活跃,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第三,评价体系应以鼓励为主,允许多样化的答案。这种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而不仅仅强调和重视结果,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体系易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不用在分数面前患得患失。

  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第一,训练学生思维水平,鼓励学生善于质疑。不良的思维习惯会阻碍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很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训练可以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顺向思维及由正及反的逆向思维来进行。第二,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事物发展规律中寻找问题,善于探寻和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不易被人察觉的规律,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和实践。另外,指导学生运用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法及联想法等方法提出问题。第三,训练学生元认知水平和反思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存在着读书不求甚解,对自己是否真正理解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多提问,这样就能促使其反思自己的认知状态,并经常进行强化,这样,其元认知水平及反思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