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www.workercn.cn2014-03-10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所谓的人文素养,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在于能力的高低,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大学时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最好时期,这就要求学校要把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内含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反映该民族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特征。教师可以在向大学生传播学科专业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大学课程体系的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融合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变革和历史文化变迁,蕴藏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积淀等,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追求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要认真学习研究本学科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将掌握的新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规律融会贯通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兴趣与爱好,将传授知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的个体进行和谐统一,培养学生个性化创造的能力,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尝试“多层教学”、“分级教学”,对每位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以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

  开展交互式教学,发挥课堂人文教育优势。素质教育需要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内心,具有独特课堂活动方法的交互式教学有利于人文教育的实施。运用交互式教学法能有效地传播学科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最优化和最大化人文素质教育。随着大学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课堂正积极地将学生转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由原来的学科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目的是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和讲解艺术的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们学会观察人生和社会,适时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学会处理各种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本质上真正实现大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改革考试制度,尝试体现人文精神的评估体系。大学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估的方式不只限于教师评估和以测试为主的定量评估,而应该具有多样性,以确保获得足够有效的信息来评估学生的发展。尽量制定多元化评估标准,采用多样化评测手段,建立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科学评估制度。评价体系由终结性评价、考试和考查组成,并结合学生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和能力,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在处理评价结果上,不应仅强调评价结果和鉴定功能,而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尽量发挥评价结果的反馈、改进及矫正等正向功能,充分利用评价的正能量。在每学期末或每学年末对学生的发展成就、优势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形成一个分析报告,全面陈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各方面的发展,给出一个等级,与考试成绩一起作为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使任课教师对学生整体客观的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