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地震频次增加怎么看
喻思娈//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久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7.3级强震,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5级以上地震发生了3次,引起了公众对震情发展的关注。有人表示,近年来我国3至5级地震发生频率一直较高,可能预示地壳活动的一些重大变化。我国近年地震发生情况究竟如何,又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为本报做了独家解答。

  刘杰介绍,我国是地震灾情较为多发的国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统计显示,2008至2013年,我国大陆3至5级地震年频次分别为1797、688、545、433、453、634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分别为87、23、17、17、16、40次。

  针对过去5年地震频次情况,刘杰表示,2008年我国大陆发生四川汶川8.0级地震、新疆于田7.3级地震,导致当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很高。但在之后几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频次逐年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通常统计显示,我国5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0次左右。

  “2013年我国大陆又发生四川雅安7.0级地震和甘肃岷县6.6级地震,地震强度比前2年有所上升,使得当年地震频次高于正常活动水平。”刘杰说。

  那么,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地震发生频次增加现象,是否意味着我国大陆进入地震活跃期?

  刘杰解释,地震发生存在相对活跃与平静之分,不同时期发生的地震次数差异较大,存在一定的准周期性。通常情况下,以大震级地震作为划分活跃期与平静期的标志。

  他表示,我国大陆及邻区2001年发生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打破该地区8级以上地震50年的平静,之后接连发生了2003年中俄蒙交界7.9级地震、2005年的巴基斯坦7.8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以及十几次7级地震。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我国大陆及邻区处于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期。

  刘杰表示,全球分七大板块,这些板块一直在缓慢运动。我国大陆及邻区位于欧亚板块,其南侧为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东侧为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互相碰撞是我国大陆地震产生的主要动力来源。

  他认为,大地震的发生,一是板块之间互相碰撞,导致地下应力积累,发生地震;另外则是大地震后,会释放大量能量,应力发生变化,这些应力变化影响到该地震附近周围地区,使周围地区短时间再次发生地震,出现地震连发,形成活跃期。这也是汶川、雅安地震在不到5年时间接连发生的原因之一。

  软流层又称为软流圈,温度在800℃至1500℃的范围,在地表以下100多公里深处,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漂浮”在它上面的是一层低温、刚硬的岩石圈,一般将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和一些次级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之间的岩石圈内,深度在10km以下。

  针对通过软流层作用,雾霾与地震发生频率有一定关联的传言,刘杰表示,软流圈运动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就像大海里漂浮的船。因此,软流圈运动快慢的变化会对地震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尚没有观测资料结果显示软流圈运动速率的变化。雾霾主要是在地表以上的气象现象,与各种大气环境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目前的地震学观测和地热测量都显示,软流层的热量释放是一个非常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对地表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现有研究还没有发现雾霾与地震的发生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

  刘杰还提醒,尽管地震无法避免,多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相关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科学、理性对待地震,可以有效减轻损失。

  此外,地震预测预报仍是尚未攻克的世界科学难题,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其一,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比如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其二,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约定;此外,如果有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等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预测,也可断定为传言。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