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CFP
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洲期间发表了5次演讲和4篇署名文章,生动地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的故事,展示了巨大的魅力,这种魅力源于对中西两个文明的熟稔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的娴熟运用。高等外语教育承担着为国家“走出去”战略培养人才的重任,应该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办学观和外语人才观,积极思考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端外语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相统一
新时期外语人才观首先强调对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外语专业教学同等重要,二者应该相互统一,构建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把“德”(即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外语人才更是如此。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老校长王季愚早在新中国初期的高等外语教育办学过程中就强调世界观、人生观是“方向盘”,要像重视外语专业教学一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外语教育中对学生需要修满的学分规定是固定的,学时总数是有限的,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外语专业课程之间的学分、课时分配?外国语院校可以尝试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外语专业课之间的壁垒,用外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比如,外语类院校的形势政策课直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外文版等。新中国初期的高等外语教育就已做出过探索,当时《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重要时事文件的俄文文本刚一公布或发表就被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进行教学,在学生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既保证了把大部分学时(六分之五的时间)用来开展外语专业教学,同时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一举兼得,有效克服了外语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机械割裂的教学方式,尤其值得今天借鉴和发扬。
传播中华文化与借鉴先进经验相统一
新时期外语人才观更强调在对外交流中既能自信地向世界“阐释中国特色”,“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在国际比较中掌握新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
外语类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担当起这样的时代重任:增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话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当前外语教学的工具化、功利化倾向应该摒弃。高等外语教育办学的改革方向是回归大学人文教育之道,因为语言文字不仅是表达和交际的工具,其精髓是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正确处理语言专业教学与非语言类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当下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对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运用是外语学习的基本要求,但外语类院校不是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不是高等语言培训学校,对语言技能的教学只是最起码的要求。除了语言技能,较好的外语语言、文学知识,广博的知识涉猎,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自觉的创新意识,理性的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人文修养,这些才更是高等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类院校办学的着力点。
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相统一
新时期高等外语教育办学的基本路径是学术研究要围绕外语特色和优势,合理配置教研结构,教学、科研不分家,学术研究与语言能力相促进,教研相长。
外语类院校的学术研究有两种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外语类院校的专业教学与学术研究有割裂的倾向,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专职从事学术研究,甚至一线专业课的教师也越来越多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二是外语类院校的学术研究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研究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研究领域、研究方向都没有凸显外语的优势。
外语类院校的学术研究还是要回归到外语的特色和优势上来,一是围绕外语人才的培养开展学术研究;新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前辈们早就指出,外语类院校办学“必须从学术研究着手,单靠改进教学方法还不够,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外语理论水平。”外语类院校要深入开展外语教学研究工作,“把外语教学搞活”“把外语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研究和了解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科学发展的新潮流”。二是立足中国,在国际比较中创新学术、服务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外国语院校要继续坚持依托具有出色语言能力和水平的师资,及时掌握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追踪“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深入研究“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从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新成果,繁荣创新学术,促进国家发展。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统一
新时期外语人才观的核心是对人才的培养突出“外语”特色,大力营造全方位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
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很重要。关于语言教学法理论有很多,包括浸入式、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整体语言法、以任务为中心的方式等等,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合理之处,都有其不同的重点和着眼点,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的学习过渡到语言的实际使用。新中国早期的高等外语教育在这方面也有过成功的经验,通过聘用苏侨担任职员,让学生处于“只讲俄语”的环境中,俄语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顺利完成10个月之内培养200个俄语翻译专家的艰巨任务。
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接地气”,培养出色的语言应用能力就要多接触外文原文,通过多听外文广播、多看外文电影、多练习用外文写作、丰富外语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外语社会实践等等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尊重外语教学规律与突出中国特色相统一
当下,各式各样的评估排名和以社会服务形式出现的外来诱惑,越来越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对外语教学规律的坚守和尊重,考验着我们对创新进取的勇气和担当,考验着我们对国家责任和民族使命的肩负和承担。
对外国语院校办学来说,坚持尊重外语教学规律,做了什么很重要,但也有时候,不做什么同样重要,尤其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浮躁时,不做什么的坚守更能体现对外语教学规律的尊重。在这一方面,王季愚也曾给我们做出了榜样,1958年,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有的外语院校提出“大改革”的方案,如“一学期掌握五千字单词”等等。王季愚顶住压力、坚持“不去学习”各种纷繁的“跃进方案”和“改革经验”,而是坚持按外语规律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她在晚年直言不讳地指出,“把外语教学规律当作‘外语特殊论’来批判,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不堪设想的后果”。她告诫:“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再重蹈覆辙。”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