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地震预警为减灾带来希望
//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示意图。

  徐 凯

  5月7日,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启用,地震发生7秒内,公众可通过手机软件、微博、电视等方式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库珀博士于1868年提出的,基本原理是在地震已经发生的前提下,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地震波未到达前发出警告。但限于技术水平,直到大约100年以后,日本沿铁路线布设地震警报器,才首次将这个构想付诸现实并应用于地震灾害防御。

  地震波按照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纵波(P波)、横波(S波)和面波。其中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至7公里/秒,它最先从震中向外扩散,使地面上下震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至4公里/秒,第二个向外扩散,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纵波和横波合称为面波,它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长、振幅大,只能沿地表传播,是造成建筑物被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预警技术作为地震监测的新技术、震灾预防的新手段,已经在日本、美国、墨西哥、中国台湾等多个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而且取得了部分成功预警的实例,如1995年墨西哥成功对7.2级地震进行了预警,在S波到来前72秒发布了公众预警,地铁在震前50秒停止运行。2005年日本成功对宫城7.2级地震进行预警,在S波到达仙台前的16秒发布了预警信息。

  然而,地震预警系统面临一个尴尬的规律:越是地面运动强烈的极震区,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以汶川地震为例:离震中不到20公里的映秀镇,处于预警盲区,基本没有可能获得提前预警;而距离震中约1500公里的北京,可获得大约3分钟的提前预警,但又几乎没有意义。

  此外,由于地震预警技术还不成熟,所以目前即使地震预警系统最发达的日本,其预警的正确率也仅为30%左右。一般公众接到地震预警,可以立刻采取行动,他们对地震预警误差的容忍度是最大的;然而像高铁、核电站等大型工程,如果贸然采取不必要的避险措施,就可能带来很大损失。

  在目前还无法做到准确的地震预测、预报的情况下,地震预警虽然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但仍然给抗震减灾工作带来了希望。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预警系统也会越来越精细、准确和严密。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