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以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
//www.workercn.cn2014-06-12来源:长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友善”,作为宝贵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人们的推崇,深刻把握友善的价值导向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友善价值观的哲学积淀与内涵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有着深厚的哲学积淀。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老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易经》崇尚“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友爱、友善。有了仁爱友善之心,个人就会身心旷达,社会就会宁静祥和,这也正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针对不同的利益关系,表现出三个层次:利益不相关时的友善,是一种外在的仪表言行,是浅层次的友善。比如陌生人互相点头微笑致意,遵守公共场所的规范等。利益交往时的友善,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诚信、平等、互助、包容等。利益冲突时的友善,可以在他人利益受损时,让渡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利益。比如扶危济困、舍己救人,这是友善的最高层次。

  倡导友善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友善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在近现代几百年的发展中,人们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占有方式,在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今天的人类应该深刻反思自身,思考自身价值与自然界价值对立统一的关系,学会友善地对待身处其中的自然环境,将善待自身扩大到善待自然,以友善价值观维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友善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纽带。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形态、结构都处于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频现。危机的产生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异化的结果,社会治理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友善为构建这种观念提供了价值基础。友善价值观帮助人们在多元思想和文化中去找寻共同的价值追求,让人们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为共同善的实现而努力。

  友善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是引导社会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的手段。友善价值观是促进人们人格自我完善和公民道德培育的重要途径。友善价值观植根于“仁爱”的道德心理,要求人们能够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友善价值观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真诚地对待他人,履行对于社会成员的责任和承诺。友善还使社会成员之间表现出一种平等的爱,体现出相互之间完全平等的道德关系,这种关系能够让人们平等地看待彼此,消除群体间的歧视和轻慢,促使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生活的伙伴,表现出共同开展社会生活的良好意愿。

  践行友善价值观的路径

  要在全社会形成友善价值观,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友善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来,让它沉淀为一种文化习惯。其次要广泛宣传友善。建立友善社会离不开高层的引导,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关注,本身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要重视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友善占领舆论的高地,唱响主流,弘扬正气。最后要完善惩恶扬善的法制环境,用良好的制度保障“善”,让勇于伸出援手的人不再有后顾之忧。

  作为传统美德的友善被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了中国文化特色,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思想传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要捍卫中国文化的精神之本、道德理想和价值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和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凝聚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力量,为不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作者系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办公室助研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