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推进扶贫工作最需走群众路线
//www.workercn.cn2014-06-12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孙政才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站在这个高度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认识的高度,决定重视的程度;重视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要推进好扶贫开发工作,最需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推进扶贫工作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把群众路线内化为自觉行为,具体体现在推进扶贫开发的各个环节和工作全过程。

  识别扶贫对象,最需走群众路线。孙政才书记讲:“要增强扶贫的精准性……有的地方搞扶贫,基础工作不扎实,连谁是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都不清楚。”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严格执行政策和遵循操作程序,没有充分走群众路线,由少数人在小范围就“帮忙”确定了。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过:“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贫困对象,在市级层面就是贫困户和贫困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区县层面就是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中连片贫困小片区。识别扶贫对象的过程,就是政策宣传、家喻户晓的过程;就是教育群众、转变观念的过程;就是阳光操作、接受监督的过程;就是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事实证明,群众路线贯彻得越充分,扶贫对象识别就越精准,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就越扎实。

  制定扶贫规划,最需走群众路线。制定扶贫规划,尤其要注重找到群众愿意和实现扶贫目标的结合点。制定扶贫规划的主体,究竟是领导干部、主管部门,还是基层干部、涉及的群众,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很清楚,但在实践中却有意或无意混淆了,出现了领导“为”基层、“替”群众“闭门造车”的越俎代庖做规划的现象。因此,要编制好扶贫规划,就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要充分听取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讲究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忽视甚至省略这个过程和环节,群众必然产生不愉快的“被规划”感受,导致群众不认可、不参与,或者无法按期顺利实施,或者没法达到预期目标,难免出现申请调项或者信访问题,最糟糕的是可能浪费有限的扶贫资金。

  实施扶贫项目,最需走群众路线。实施扶贫项目是取得扶贫实效的关键环节。要实施好扶贫项目,就要亲近贫困群众,体察贫困群众疾苦。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兰考时语重心长地说:“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要实施好扶贫项目,就要有对贫困群众的大爱情怀。爱心是做好扶贫工作的起码要求,有爱才会发自内心关注贫困群众,有爱才有做好扶贫工作的动力,有爱才有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实施好扶贫项目,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参与,争当“主人翁”不做“旁观者”。该群众做的事必须发动群众认真做好,该群众尽的义务必须引导群众切实履行,各级干部要坚持“帮扶而不包办”。要完善制度设计,设置群众参与的具体环节,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采取群众愿意的实施方式,借鉴群众有效的工作方法。要坚持按照程序办事,该讨论的要群众讨论,该签字的要群众签字,该公示的要实行公示,该招标的要走招标程序,可以自建的要鼓励自建。尤其要把握产业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一定要选择多数人认可的发展模式,着力创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发展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农户能够随着产业增效同步增收致富。要发挥群众和扶贫义务监督员的监督作用,确保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受到有效监督。

  评价扶贫成效,最需走群众路线。因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以群众说好才是真正好。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扶贫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胡锦涛同志曾说:“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要设计一套由群众评价扶贫成效的制度办法,把扶贫成效的评价权交给受益群众。制定群众参与的评价办法,要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千万不能复杂繁琐。群众参与评价的过程,既是接受监督的过程,更是转变工作方式的过程。要这样做,就要有不怕丢丑、不怕脸红、不怕出汗的胆识和勇气。这样做,必将有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进程,极大地促进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幅度提高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忠县扶贫办)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