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让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转起来
张砥//www.workercn.cn2014-06-13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天的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时代课题前所未有,没有哪本教科书可以提供现成答案。千难万难,敢于改革创新就不难。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门口,最大限度让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转动起来,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中国就一定能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创造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9日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有过创新迭出,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光耀历史,也有过经济总量占世界1/3,却依然惨败在坚船利炮下的痛心教训。落后挨打,根子在科技落后。今天,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门口,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国家民族,科技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变量”。只有最大限度让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转动起来,中国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前进动力。

    “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原始创新特别是那些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带有根本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凭经验翻老皇历,不是循旧例找教科书,而是要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在探索未知世界上下功夫,在寻找客观规律上做文章。倘若只想着在算盘上加几串算珠,或是琢磨点新的打法,是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计算机的。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否则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会沦为别国的技术附庸。

    原始创新往往饱含艰辛,对基础理论的探究往往充满枯燥,更需要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韧劲和坚持。从“两弹一星”、多复变函数论等成就,到高温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基础科学突破,再到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等工程技术成果,无一不是中国人潜心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搞出来的。因此,创新首先必须成为一种文化,必须内化为科学家乃至全社会的价值追求,超越功利,无所羁绊。但时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创新正变得浮躁功利起来。有些专家学者,完全把自己的研究与现实利益挂钩,哪个领域受关注就要去露露面,哪个项目能赚钱就要去捞一把。而那些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性研究则鲜有问津,说起来就是嫌费功夫,见效慢,无名又无利傻子才去干。这种功利性的倾向和风气,亟须扭转和纠偏。

    有了伟大的创新,才有强劲的驱动。但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这也恰恰是我国科技创新最需要加强的地方。统计显示,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80%,而我国2012年刚达到52.5%;虽然我国已是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之一,但科技成果整体转化率不足20%,产业化则更低。这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转化力不够,驱动力就会受限,好比接力赛,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成绩肯定好不了。

    从这个角度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就是点燃创新驱动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防止“拉郎配”,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使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要打通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惯性,消除“孤岛现象”,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有效转化。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放手大胆用人才,包容创新育人才,构筑强大“人才库”,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今天的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时代课题前所未有,没有哪本教科书可以提供现成答案。千难万难,敢于改革创新就不难。抓紧机遇全速转动我们的创新驱动引擎,积极加入到国际产业和经济竞争中,并努力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中国就一定能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创造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