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解读
//www.workercn.cn2014-07-18来源:郑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丁 毅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延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基本精神价值的结果。作为一项“制度化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助推国家发展的作用。从哲学方面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实质、目标及品格,有助于增强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

  从理论来源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一脉相承,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和实现的主体,当然也是价值衡量和评价的主体;从现实基础上讲,承认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从科学内涵去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而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贯通其中。所以,以人为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和深水区,“民生”与“民主”问题愈发凸显,人们的心理诉求和行为预期也愈发“众口难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水中花、镜中月”,也不是“观念”发明和“语词”编排,而是以人为本在新时期的凝练表达。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果实和福祉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事实上,只有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利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的“点赞”。

  二、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

  价值认同即是价值主体不断将自己的价值结构同化于社会价值规范,并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以顺应社会价值规范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党和人民群众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旗帜指引,不仅领导人民群众谱写出一幕幕华彩乐章,而且还在人民群众中凝聚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携手前行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党在凝聚全社会价值认同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还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更是引领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不仅有助于人民群众在价值多元思潮中辨是非、明方向、求真理,而且有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思想共识。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和中华民族价值理念入耳入心,牢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是当务之急。

  三、圆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三个倡导”中,无论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层面,还是个人价值准则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梦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内涵。中国梦需要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担当引领旗帜;中国梦需要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扮演灵魂角色;中国梦需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可以说,中国梦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具体诠释。

  如今,我国正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转型升级日趋明显,这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强劲动力。充分认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是党和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切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之义。

  四、与时俱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30多年来,正是由于党始终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坚持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结出累累果实。由此来看,根植于实践沃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会迸发出不少张力与驱动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能将“三个倡导”“束之高阁”,更不能“纸上谈兵”出现理论宣传和实际操作“两层皮”的现象,“照搬”和“丢掉”都不可取,要严厉禁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