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CFP/供图
新闻背景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报道,中国军方正在探讨划分中国近海防空识别区的可行性,一旦相关国家的军机进入这个区域,中国空军可以进行有效的拦截反制。
防空识别区缘于战机发展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最早的防空识别区是美国太平洋总部于1950年制定的,用于规范美国及其盟国之间的对空防御作战,此种划界只针对美国的盟国,非盟国则未划界。
防空识别区是随着空中作战力量发展而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高空高速为基本特征的二代战斗机的出现,使得各国传统的防空体系面临较大威胁。如果还按照对方目标逼近本国领空才出动战机拦截,时间上根本无法保证。于是在本国领空之外的公共空域(简称公空)划定防空识别区,就成了扩大预警空间、保证拦截时间的通行做法。
从防空识别区的设立区域来看,通常以一国领海基线为基准,达到雷达探测的最大距离,一般要大于专属经济区范围。据统计,防空识别区外沿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在有些地方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至200海里。而大西洋上加拿大的防空识别区向外延伸的最大距离有时达到离海岸线250海里。自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防空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海上防空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出现以来,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和遵守,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的国际习惯。同时,中国在进入上述20多个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和地区时,都主动遵守了沿海国的相关规定,主动通报了国籍、飞行目的等信息,履行了相关义务。
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同时,通报军事最高当局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状态,命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若无敌意,监视后将目标驱赶至防空识别区外;若有敌意,使用防空导弹或者战斗机将其击落。对于有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
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措施。
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劝告,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取轮换监视飞机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有“押送”的感觉。如2006年10月,两架俄罗斯轰炸机从阿拉斯加外海进入北美防空识别区,一度逼近美国领空。北美防空司令部派遣美国和加拿大6架战机准备进行拦截,在近距离监察后,俄机调头飞离,最终并未进入美、加领空。
三是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日本借防空识别区“入侵”
自钓鱼岛争端升温以来,“防空识别区”一直是日本媒体频频炒作的一个热门词汇。就在今年10月底,多批中国军机飞越第一岛链,前往西太平洋训练,日本航空自卫队以这些飞机可能进入本国所谓“防空识别区”为由,派军机实施近距离跟踪拍照。而且类似的事,早已是“家常便饭”。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划定了日本周边的“防空识别区”,由驻日美军管控,直到1969年,美国为了摆脱越战泥潭、从亚洲战略收缩,才下令驻日美军将这一权力移交给日方。此后,日本不断单方面扩大其“防空识别区”。第一次是1972年5月,第二次是在2010年,都将其向西向中国方向扩张。
目前,日本“防空识别区”为北、中、西、西南四个区。其中北区主要为北纬39度以北即北海道和本州部分地区;中区为北纬34度以北的本州大部、四国部分地区和首都东京地区;西区主要包括本州西部、四国大部和九州全部;西南区则包括了冲绳地区、日本西南岛屿及东海地区,是一个巨大的五边形。
日本单方面划定的防空识别区,距其海岸线远达100到600公里,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省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不但覆盖了钓鱼岛,还跨越日本自己主张的东海“中间线”,将春晓等中国油气田全部涵盖其中。可以说,日本“防空识别区”已成为非法侵占我国领海领空主权的“空中堡垒”。
据外媒透露,为有效监控本国“防空识别区”,日本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进入区域的不明飞行器展开“复合式探测”。按照日本《自卫队法》第84条规定,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乃至本国领空的可疑目标,日方将进入以下警告程序——雷达探测、比对飞行路线、紧急呼叫、战机紧急升空、战机发出无线电警告、战机摆动机翼警告、要求迫降、信号弹警告射击。一旦己方飞机、日本国土、海上船舶遭对方袭击,自卫队将发起“防卫作战”。1987年12月9日,4架前苏联图-16中程轰炸机靠近冲绳,日方紧急起飞4架F-4EJ战机拦截。其中有一架图-16继续靠近,并先后进入冲绳和德之岛领空,尾随的F-4EJ发射曳光弹促使苏机掉头返航,并未真正开火攻击。
据日本防卫省10月9日公布的数字——2013年上半年度,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紧急升空次数为308次。今年1月,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就扬言,可对进入防空识别区的飞机实施曳光弹警告射击。9月,日本防卫省又声称,如果中国无人机“侵犯”日领空,日方将考虑将其击落。
延伸阅读
专家呼吁中国尽快建立
随着美国和日本战机在中国周边军事飞行活动大幅增加,中国军内要求划分防空识别区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防大学战略专家就建议,应尽快设定和宣布中国的“防空识别区”,以维护国土安全和领土主权。中国国防部10月31日在新闻例会上回应“外媒报道中国军方考虑设立防空识别区”一事时也未进行否认。
“我们应尽快建立自己的防空识别区,并公之于世,对侵入其中的他国战机要给予警告、监视、驱离,如发现对方有敌意,完全有权将其击落。”国防大学战略专家梁芳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本国领空安全和海洋权益。
《汉和防务评论》也认为,中国划定自己的防空识别区,就意味着中国将逐步加大在争议海空的活动频率和行动自由,并对日本大肆宣扬的“防空识别区”起到“对冲”作用。并猜测,中国对“防空识别区”的设想是,划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附近空域,在某些比较狭窄的海域,如黄海、北部湾等,则以中线为基准向外延伸,其面积将是中国领海空域面积的10-12倍。不过,这意味着,中日两国的“防空识别区”必然会发生部分重叠,与日军机接触、摩擦的机会将会大增。但一旦上述设想成真,中国划出了周边实际的防空识别区,对于维护钓鱼岛主权乃至整个东海的局势都有好处。
中国空军专家表示,公布防空识别区之后,中国就有了明确的法理依据。而中方飞机在钓鱼岛周边巡航时,将获得更强的合法性。并且,一旦相关国家的军用飞机进入该区,中国海空军的航空兵部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监视、拦截,能有效遏制美日的空中侦察行动,保护军事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