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战机巡航 曹占礼摄
引子:
去年深秋,空军在西北大漠组织的第三届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成为空军航空兵某师再次走向辉煌的崭新“路标”——
7顶“金头盔”,4个被收入囊中;5个“空战优胜单位”,3个参赛团全部赫然在列。
其实,在他们纵横驰骋的对抗空战赛场,曾经却是他们的“滑铁卢”“伤心地”。
两年前,首届对抗空战比武中他们“爆冷”出局,从此开始了刻骨铭心的反思与探索。
广阔蓝天,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巅峰对决,见证了该师在战斗力建设历程中走过的一段“V”型发展曲线,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支英雄部队的勇敢与智慧、责任与担当。
59:166,前所未有的冲击
——昨天的辛劳,为何没能换回今天的功劳
2011年秋,空军一场重大比武考核在华北腹地激烈进行。
这是人民空军历史上规模最大、对抗性最强、实战化程度最高的空战比武考核。10余支歼击机部队的百余名尖子飞行员齐聚一堂,首次进行空战对抗比武。
对于这场空军上下关注,含金量十足的空战对抗比武,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要知道,这是一支屡创辉煌战绩的英雄部队——
他们是人民空军组建较早的航空兵部队,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首创空军战机击落敌机纪录,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第一师”荣誉番号。
要知道,这是一支拥有精兵利器的空中劲旅——
他们领先改装、任务先行,拥有国产最新型的先进战机,装备性能明显占优,而参赛的每名飞行员都是多次参加重大战备、演练和联训任务的尖子选手。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首轮即大比分惨遭淘汰。
“还能不能保住第一师这个番号?还能不能续写第一师的光荣传统?国家一旦有战事,‘一师人’还能不能上得去、打得赢?”空军军事训练会议上,一位领导“三个能不能”的反问,让该师每名官兵羞愧难当。
是他们不努力吗?显然不是。该师的训练强度之大全军知名,特技飞行、极限训练在这里如同家常便饭,飞行中大荷载机动,让不少人大腿上密布出血点。
昨天的辛劳,为何没有换回今天的功劳?在先辈用鲜血汗水铸就的辉煌历史面前,该师的党委班子在反思,机关干部在反思,飞行人员在反思,机务人员也在反思……
一个细节,透露对抗败因
——未对抗就丧失制信息权的空战,岂有不败之理
在该师战术演练评估中心,一部《对抗失利反思教育片》,将记者带进那场败仗后的反思现场。
输得太窝囊了!空战时,发现了却截获不了,截获了却又打不出弹,大家很难获得有效攻击机会,就像牛掉井里——有劲使不上。
面对不明不白的失利,更多的人并不服气。有人埋怨“雷达坏了”,有人怪罪“对手使诈”。总结讲评会上,叹气声、抱怨声、质疑声交织在一起……
为此,该师党委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盘检讨,邀请军队和地方院所的电抗、雷达、航电等领域专家和空战对手,帮助他们查找败因。
反复回放空战视频,一帧一秒分析原因,失败的症结渐渐浮出水面:对手全程施放电子干扰,致使雷达无法有效锁定目标。反观自己,一些飞行员竟然很少调用电子战设备。
他们的对手,时任空军某团副团长刘伟坦言,空军航空兵某师的失利早露端倪。对抗前,刘副团长去该师“串门子”时了解到一个细节,保障比武的几十名机务人员中,居然没有一名懂电抗专业的。
一个细节,透露对抗败因。咀嚼失利的痛苦,如今已重回巅峰的该师官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信息化战场上,胜的动因是信息,败的根源也是信息。该师政委刘梦友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一场未对抗就丧失制信息权的空战,岂有不败之理?
提出一个问题,荣立二等功
——学习研究不深透,怎能深刻认识信息化空战的制胜机理
有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2012年初,该师某团机务大队航电主任周勇根据空战训练中一个偶发现象,对某新型战机雷达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后,发现相关软件对应关系出错。
根据他所反映的问题,厂家很快就对软件进行了修改,堵住了漏洞。师党委当即作出决定,给予周勇隆重表彰,并向上级为其报请二等功。全师为之震动。
两年过去,当大家再度品味此事,才真正读懂师党委班子的良苦用心:周勇虽然只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却解决了制约信息作战能力提升的重大隐患。更为宝贵的是,他身上的这种问题意识正是部队加速转型所急需的。
某雷达研究所总工曾谈到,到该师调研了解部队对产品的需求时,身处一线、天天与信息系统装备打交道的官兵却很少能提出问题。而在此前的“金头盔”比武前夕,该师的对手却围绕信息对抗梳理出上百个问题,并联合研究院所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采取了一系列实用管用的应对措施。
学习研究不深透,怎能深刻认识信息化空战的制胜机理?该师党委透视“问题缺失症”后意识到:脑袋里不装着问题去飞,再先进的武器也难显威力!
为此,一场“创建学习型飞行大队,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的“双学”活动在该师展开。他们以问题牵引信息化建设,先后聘请百余名专家到部队授课,开办各级各类信息化集训100多期,掀起了一场学习信息化、钻研信息化的“头脑风暴”。
去年底,该师从“金头盔”对抗比武赛场凯旋归来时,师里没有开庆功会,而是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问题研讨会。
新的战训观念,演绎蓝天活剧
——时刻与战场对表,不断探求“制胜之策”
“这场战斗应该没有悬念。”
目送该师两架战机升空对抗,现场观战的记者认为,胜负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一方是飞行2000多小时的“金头盔”飞行员,而另一方是只有800多小时的新手,两者似乎不是一个“重量级”。
然而,记者预言“一边倒”的场景并没有发生,双方在天空打得难解难分。
“雏鹰”与“老鹰”争锋,正是该师党委转变训练效益观的结果。“别看这些新飞行员的飞行小时不长,但都是‘身经百战’的‘优秀猎手’。”一名飞行员告诉记者,“以往组训施教,大家追求的是时间、架次和场次。如今,紧盯飞行效益施训,使新飞行员快速成长。”
紧盯效益,他们创新了“114”空战对抗训练法——
“飞行的结束,才是训练的开始。”该师领导告诉记者,为了及时掌握对抗训练效果,深入分析问题症结所在,他们自主研发了《某型机空战效果评估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出地面协同准备1小时、空中对抗1小时、检讨评估4小时的“114”训练法。
紧盯效益,他们制订出“多科目组合训练”方案——
记者看到,该师战机飞赴训练空域途中,开展了山谷突防、低空超低空飞行等课目,训练返航时又展开了异常空勤处置训练,并和刚刚升空训练的战机进行了突防与拦截对抗。飞行员们感慨地说,训练不再“单打一”,一举多得。
这正是该师党委时刻与战场对表,不断探求“制胜之策”的生动注脚。
“与打仗无关的风险一分也不担,与打仗有关的风险,再大也要练。”以往,战机降落时习惯于先通场、加入起落航线等着陆步骤。现在,除了新飞行员改装初期,所有飞行均按实战要求快速着陆。
新的战训观念,演绎蓝天活剧。去年空军对抗空战比武赛场上,该师一架长机机载雷达突发严重故障无法工作。按演习规则,他们完全可以向导演部申请退出。“这是在打仗,防御接敌!”该师原师长王刚一声令下,两人立即根据空中态势灵活应变,合理运用战术战法,最终取胜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