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军队为打仗而存,军人为打仗而养。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当兵就是要打仗嘛!这就像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一样,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既然是天职,作为一名军人,就应当每天问一回自己“假如明天打仗,我准备好了吗?”
应该说大多数干部战士准备打仗的思想是树得比较牢的,爱岗敬业,精兵习武,钻研兵书,创新战法。但当“和平官”“和平兵”,不思打仗、无意备战,抱着“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打仗轮不到我”的想法的同志也并非个别。不错,仗什么时候打、在哪里打、打什么样的仗,没有人能说得准。但越是没有准数,越要时刻准备着。只有天天自问“假如明天打仗”,才能做到时刻都可以打仗。战争的胜利从来都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尽管有准备未必都能赢得战争,但没有准备必然要输掉战争。更重要的是,有充分准备的军队不仅可以赢得战争,还能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力遏制和避免战争。充分准备是一支军队履行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使命最值当的“投资”。
战争是国家安全和利益博弈的最后选择。世界上没有哪场战争是战争的发起者早早告知天下的。也许我们看到历史书籍中有不少“下战书”的记载,但要知道,所谓的“下战书”那也是到了两军对垒或兵临城下之时才有战书之“下”,而更多的则是突然袭击、妙出奇兵、趁火打劫、暗度陈仓,是不给对手以任何准备迎敌机会的。即使战争的来临为我们所预料,可如果没有长期的战争准备,没有日复一日的苦练精兵,仅靠“临时抱佛脚”,也是无法打胜仗的。中国历史上的宋王朝,号称拥有常备军上百万,每年养兵经费巨大,“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可是因为有军无备,备而不实,结果战争来临之时却不能有效应战,屡被辽、金等周边政权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天天自问“假如明天打仗”,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战备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头脑里想着打仗,行动上才能准备打仗。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天下太平”的心理,那么就会觉得练技能、强素质都没有必要,也不必过于认真。如果每天自问一声“假如明天打仗”,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对自己军事素养、各种能力进行一次点验,看看是否合格,是否准备充分,是否真的上得了战场,上了战场是否能完成任务,从而使自己更有做好打仗准备的动力,更加专心精兵习武。
每天自问一声“假如明天打仗”,也是战斗精神的一种准备。战斗精神既来自于信仰信念和文化传承,也来自于自我教育和心理暗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追求,只有想打仗、念打仗,才能有打胜仗的信心和战斗精神。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战斗精神有时比物质的力量更重要,只有时刻做好战斗精神准备,才有战时的勇敢和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