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冬今春,在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一系列围绕战略性特种作战的创新案例课程走红校园。这一创新教学实践,打破以往介绍性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将“问题主导、角色模拟、作业演练、决策咨询”等贯穿教学始终,令人耳目一新。
使教学紧贴部队聚焦实战
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端坐静听,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灌输了很多道理,但有多少是学生需要的不得而知。国防大学战略性特种作战案例课程,是对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对于战略性特种作战,国防大学敏锐地洞察到其背后的战争思维和作战理念变化。国防大学研究生院迅速组织编译教材,提出要从解剖这一作战行动入手,研究“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并开设了战略性特种作战创新案例课程。国防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江宁说,在战略性特种作战案例教学中,教员带领学员扮演决策者的身份,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剖析,学员成了真正的主角,许多教学内容,诸如“如何制定战略筹划方案”“制定行动计划的方法与流程”“作战预算的方法”等,应学员要求展开。
“受训学员来自总部、各大军区领导以及一线优秀指战员,只有考虑到他们的需求,才能使教学紧贴部队、聚焦实战。”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薛国安说。
角色模拟沉浸激发思想大碰撞
上课铃响。教室前方大屏幕上,投影仪打出案例课程:以一次特种突击作战行动为载体,角色模拟歼灭目标的策划方案听证会。
事先已查阅过资料的学员,此刻蓄势待发。“如何说服统帅部采纳本军种策划案?决心怎么拟定?”站在讲台一侧的林东教授一张口,课堂气氛立即热烈起来。
“空军建议采用空袭的方式,摧毁疑似目标住所将其歼灭,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模拟“各军种咨询团队”的班小组在悉心准备之后,提出各自行动方案。
“采取这种行动方式的风险和代价有多大”“如被敌方发现,如何应对……”
模拟“国家安全决策团队”的学员小组,从行动方案的优缺点、风险问题、协同支援关系等方面,接连发问。
情景再现、现场质询、现实反思……案例教学通过构设情景,展现事件的矛盾点,让学员自主寻找、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提升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场面与效果,以前从未出现过”,走出课堂,路文教授很振奋。
“在观点争鸣中,需要不断质疑、求证,它需要双方都去主动思考,以寻求表象背后的真知。”历经“现场质询”训练后,担任主角的学员刘军感叹:“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思想碰撞中,能获得多维度知识和思维体验”。
图上动态推演使人身临其境
“我们将乘直升机机降至某地域附近,然后乘厢式卡车秘密抵达疑似目标住所,迅速兵分两路,南北进击,合围歼敌……”“作战行动计划组”的学员们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模拟实际地形制作三维地图,在图上动态推演整个行动计划,使人身临其境感受作战艺术。
“听证会”成员机智灵敏、步步发难,专攻“作战行动计划组”的软肋:“抵达疑似目标住所怎么做到保密,对住所院门爆破会不会打草惊蛇,出现人员伤亡怎么处理……”随着战况的不断推进,学员们俨然战地指挥官,一边分析研判,一边定下决心。
为了配合这次战略行动,“战略协调组”“三战计划组”“信息作战计划组”“后勤装备保障计划组”及“行动总预算组”的学员们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协调保障计划,并接受听证会的种种“刁难”……
孙景伟教授说,战略性特种作战的创新案例课程不同于学科理论教学模式,它力图以行动为中心、通过情景再现,使学员浸入真实而完整的战略行动决议、筹划和计划过程中;通过运用个人思考、班作业和听证会三种形式进行思维训练。
韩丕忠教授说,这种案例教学按照从决策到行动的实际过程,以自然的方式将国家安全、战略、战役、指挥和后勤装备、“三战”理论知识衔接起来运用,使学员从领受战略任务到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评估、战略决策全程实践,亲自体验筹划战略行动的科学过程,掌握从决心到计划的设计方法,锻炼和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大的事一个班的兵力也可以解决”“提高军事战略理论的科技含量,用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大变革来自于大事件,更来自于大对手”……这是学员课后参与校园网讨论的跟帖留言。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全勇说,基于案例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转化性和贯通性特点,教学要求也不同于学科理论教学,考核不采取以往的笔试和写论文,而是以课堂发言与网上跟帖发表观点为依据,网上跟帖记录为零者判为不及格。(本报特约记者 褚振江 本报通讯员 丁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