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模块化乃陆军制胜利器
■曹益民//www.workercn.cn2014-06-09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指出,信息化时代,陆军在战争舞台的地位作用、陆军建设模式和运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合理划分部队类型,科学确定部队编成,使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方向发展。这一重要指示,为陆军作战力量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发了作战力量的关系质变,要求作战单元由形式组合转向功能耦合,作战编组由规模集中转向效能集中,客观上要求陆军作战力量必须精干合成、灵敏高效、高度融合。

  优化重组,遵循“结构质变”规律

  作战要素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作战单元、人机系统或作战体系,就会产生大于要素独立状态下的战斗力,也称为结构力。建设模块化部队遵循了“结构质变”规律,其本质是通过作战要素的优化重组和作用机理的科学运筹,实现人与装备有机结合、装备与装备高度融合、平时与战时顺畅衔接,使信息力、机动力、打击力和保障力融为一体,促进战斗力非线性倍增。

  以快制慢离不开结构“精干”。当信息化战争进入“秒杀”时代,战争的制胜哲学也由“以大吃小”变为“以快制慢”。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4机步师因力量投送过慢而“无仗可打”,印证了“一个快速到位的营远胜过一个‘翩翩来迟’的师”。模块化建设使部队规模结构由“少而大”变为“多而精”,各作战单元在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支撑下,构成整个体系的末端或节点,并通过信息流驱动实现要素有机融合、单元无缝链接、行动有序联动,形成部署分散、实时释能的作战体系。

  以优制劣离不开力量“合成”。结构劣势是战斗力生成的障碍。以骑术高超和刀法精湛闻名于世的马木留克兵,最终败在拿破仑骑兵手下,原因在于这支骑兵具备一定的合成性。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作战单元合成化程度越高,其系统性、完整性、独立性就越强,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链条就越稳固。模块化建设通过规范同类型单元的编制装备、补齐必要的作战要素、充实相应的兵种力量,提高功能完备程度,优化力量配备模式,使各作战单元成为合成度高、自适应能力强、能够独立遂行任务的“小系统”,逐级合成“系统群”直至“作战体系”,最大限度凝聚和释放作战能量,达成量同质倍的整体效应。

  以强制弱离不开作用“多能”。现代战争没有哪个军兵种能包打天下,多元力量才能形成多种能力。但多能并非全能,模块化体现了基于能力的分类建设思想,目标不是建设小而全的“麻雀型”作战单元,而是通过打造类型多样、功能衔接、网络聚能的模块,使陆军作战力量整体上具备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新型作战力量的模块化建设和运用,将使陆军作战力量的整体效能产生质的飞跃。

  以融制散离不开运用“灵活”。结构的强耦合性也意味着体系的强脆弱性,因此结构变化既可能激发“1+1>2”的能力跃升,也可能诱发“100-1=0”的体系崩塌,造成“打掉一点、毁伤一片”的灾难后果。模块化强调基于行动灵活编组,各模块平时按建制训练和管理,战时按任务进行“积木式”组合,模块融入不消耗系统资源,模块拔出不破坏整体结构,模块替换能迅速融入体系,从而实现即插即用、随损随换,以模块化的再生性增强体系的抗毁性和自愈合能力,确保作战体系弹性构建、持久稳定。

  模块构建,基于能力融合要素

  功能、结构、接口和逻辑是模块的基本属性。从模块的基本属性出发,可构建“横向三类、纵向三级”的模块化陆军作战力量体系。

  突出功能,科学划分模块类别。未来信息化作战,模块既可能是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合成单元,也可能是遂行作战支援或保障任务的兵种单元。因此,可按作战功能设计合成、支援、保障3类N种模块,通过规范同类型模块的编制结构和装备型谱,使其成为标准的、独立的基本功能模块。

  优化结构,充实加强兵种力量。着眼模块功能完备、结构最优,应为合成模块编配与其具有同等机动和防护能力的侦察、通信、工兵、修理等力量,提高合成化程度和独立作战能力。为支援模块和保障模块编配相应的力量要素,通过优化编成、改制换装,进一步聚焦形成独立支援保障能力。

  规范接口,有机融合指挥要素。指挥信息系统是模块化部队组合的主要接口,其一体化程度越高,向下延伸的层级越低,指挥流程就越快捷,决策优势就越明显,行动合力就越突出。应将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增配至基本功能模块,打通兵种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链路,规范模块间互联互通互操作,提高模块的指挥控制能力和模块间有机融合程度。

  建立逻辑,灵活确定作战编组。着眼未来,联合作战层级由战役军团延伸至战术单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可把营作为基本功能模块建好建强,根据任务需求和作战运用原则,采取组合拓展的方式组建不同性质的模块化团、模块化旅乃至模块化师。新型作战力量逐步向主要作战师旅编配,实现指挥高效、支援坚强、保障可靠,有效融入三军联合作战体系。

  统筹推进,紧紧扭住能打胜仗这个核心

  陆军模块化建设不单纯是体制编制问题,涉及军事理论、武器装备、战备训练等方面。

  陆军模块化究竟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必须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始终用“能打仗、打胜仗”统一建设思想、设计建设路径、评估建设成效,向结构变革要战斗力。

  应加紧研究关键技术,提高指挥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和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为模块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逐步实现武器装备接口兼容、系统融合、互联互通。加强陆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打破利益藩篱,避免多头建设、自设障碍。

  着眼未来模块化部队“战、建、训、管”需要,积极推进训练模式转变,优化训练资源配置,持续推开基地化训练,扎实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构建区域化、集约化、专业化保障体制机制,深化军民融合和社会化保障,切实提高综合保障效益。

  编辑感言 ■周 峰

  慕容恪的制胜之元

  金庸笔下的慕容复为恢复鲜卑政权,浑身解数用尽却终因昧于时势及执迷外力一无所成,背负了无数争议。但在真实的鲜卑发展史上,却有一人被公认为“十六国时期第一名将”,此即前燕将领慕容恪。

  其时,慕容恪与东晋的谢安、前秦的王猛被人相提并论,是因为他用兵不拘一格,又始终把珍惜士兵生命放在第一位。352年,后赵大将冉闵建立的大魏,与前燕为争夺幽州展开激战。为创造条件实施有利决战,慕容恪将计就计,利用冉闵步卒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的机会,先以轻骑急出截击冉闵部,随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再将燕军一分为三,慕容恪自率中军,以善射者5千人驱铁锁连环马结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冉军果然中计,败于燕军铁马方阵。在355年至356年进行的广固作战中,慕容恪分兵围城慑援,以微弱代价取得前燕开疆拓土最重要的一次胜利。也就是在此役中,慕容恪对部属论及军势对策,核心是依据敌不同情况,用兵注重分合之变,既求歼敌又不伤己众。

  放眼历史,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兵力就是那些兵力,武器就是那些武器,用在不同人手中效果却不一样,如何组合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组合艺术也被视为创新思维的一种。今天的体系作战,难道不是更高层次的组合之道吗?在研究战争制胜机理时,与其“体系”不离口又摸不着门,则不妨先从组合角度多加思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