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萨拉热窝事件”百年反思
■林利民//www.workercn.cn2014-06-30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上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列强本土与殖民地示意图,分别用绿色和橙色标注,灰色部分为中立国家和地区。

左图为一战时的欧洲形势示意图。

  “萨拉热窝事件”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在殖民地争夺问题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才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本报资料图片 

  右图为萨拉热窝街头有关这一事件的纪念文字。

  编者按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一声枪响,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喋血街头。外交家一轮轮斡旋,没能阻止世界大战的烈火席卷欧洲。4年多的搏杀,1000余万人死亡,鲜血浸染欧罗巴。然而,残酷的战争没能换来持久的和平。1939年,希特勒麾下的第三帝国军队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蔓延世界。6年战争,5500余万人死于非命。

  一场是帝国主义战争,一场是反法西斯战争,两场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东西方冷战幕启幕落,新国际秩序下世界整体和平……

  站在一战爆发百年、二战爆发四分之三世纪后的今天,回望与审视两次世界大战,沐浴着和平之光的我们,又能获得怎样的启示与教训?

  ——今天的世界格局与百年前有何不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脚步,是否会被打断?

  ——反法西斯战争留下的国际秩序被不断挑战,个别背负历史“负资产”的国家蠢蠢欲动,历史是否会再次陷入战争的轮回?

  ——肩负新时期历史使命的中国军人,为维护世界和平,又该从这两场世界大战中汲取怎样的战争警示?

  即日起,本报推出“世界大战百年透视”专栏,邀请军内外知名专家撰文,反思世界大战启示教训,研判国际形势发展走向,辨析军事变革理论实践,探寻凝聚和平力量、防止悲剧重演的历史答案。敬请垂注。

  100年前的6月28日上午10时许,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带着侍女出身的夫人索菲,到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想让她享受一下在礼仪森严的维也纳王宫无法享受的礼遇,安慰她受伤的心灵——二人结为夫妇的代价,是他们的子女必须放弃皇位继承权。

  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大公夫妇乘敞篷汽车,进入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市区,准备到市政厅出席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突然,一个名叫查卜林诺维奇的青年从路旁人群冲出,向斐迪南掷出一枚炸弹。机敏的司机加足马力冲向前方,大公夫妇逃过一劫。

  不知是真有大将风度,还是故作镇静,斐迪南大公挥手示意“继续前进”。到市政厅出席欢迎仪式后,斐迪南大公坚持到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当汽车途经一个路口时,17岁的中学生加·普林西普冲上前去连开数枪。这一次,命运没有再次眷顾斐迪南大公,夫妇二人双双身亡。

  普林西普缘何成名

  巴尔干半岛是个一出事就要出大事的地儿。如果不是“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这个火药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普林西普的知名度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高

  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没有任何一名刺客有普林西普这样的知名度。在当地,普林西普一直被称为民族英雄。后人在他行刺斐迪南大公的十字路口铺上一块石板,上面刻着他的两只脚印,路旁的墙上刻着纪念“萨拉热窝事件”的文字。

  查卜林诺维奇和普林西普都是奥匈国民,为什么会做出行刺本国斐迪南大公的举动呢?这要从其塞尔维亚人的身份说起。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及塞尔维亚都曾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境内居民以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为主,其在种族上属于南部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有亲缘关系。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