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浮雕《戊戌与甲午》局部
特邀嘉宾 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余爱水 少将
甲午战败是国家之败、军队之耻。清廷这场以“中体西用”为特征,企图通过“利炮坚船”实现“自强御侮”“救亡图存”变革的失败,有着复杂而沉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沉痛教训对我们今天推动军事变革仍有重要的启迪。
必须弄清“敌人是谁、敌人
实力如何、敌人怎样打仗”
甲午海战是整个甲午战争的关键一战。早在1868年,日本就已确立“大陆政策”,把目光盯向东亚大陆。1880年开始全力扩充军力,准备与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6.3万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海军舰艇总排水量达到7.2万吨,在炮舰总吨位、速度和射速上全面超越中国北洋水师。
此时的清朝政府,通过吸取鸦片战争教训,开始筹办海防、创建海军。朝野上下对西洋人颇为忌惮,却几乎没有人相信日本这个“弹丸岛国”敢于进犯“天朝上国”。清军既没有奢望战胜英法列强,也没有针对咄咄逼人的日本制定对策,“专守防御”“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思想根本没有明确的作战对手。1891年,丁汝昌率舰访日,猛然发现日本军舰居然全都安装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速射炮,大为震惊,回国后和刘步蟾等人力陈“添船换炮”。而此时光绪帝却批准了翁同龢以户部名义的奏折,暂停南、北洋购买枪炮船只两年,海军发展被迫停滞。直到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没有增添任何舰只,炮弹不足,型号不一,有的根本无法装入炮膛,在“快船快炮”的日本海军面前,完全处于被动。
两厢对比,可以看出,军队改革发展绝不能盲目搞“自强”,必须瞄准强大对手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搞建设抓准备;必须认清“敌人是谁、敌人实力如何、敌人怎样打仗”这几个关键问题,确立明确的对手指向,盯着强敌搞超越式发展,才能保持战略主动。
能战方能言和,求人不如求己
晚清政府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深受触动,1861年开始兴起“洋务运动”,并启动了以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为核心的军事变革。然而,洋务派仅仅从“器物”层面来搞“西学之用”,认为西方列强只不过是在“坚船利炮”方面超过了清军。奕䜣认为:“自强要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清政府先是看到洋人舰炮厉害,按照“师夷长技”的指导思想,开始购置西洋船舰,组建两洋海师;在西方造出“巨舰重炮”后,又下决心购买“铁甲船”;之后又发现“快船快炮”更适合实战,北洋水师再度谋求添置新式舰炮,但由于经费停供,只购买了为数有限的几门速射炮。
能战方能言和,求人不如求己。北洋水师的惨败,根源在于缺乏自主创新精神,跟在别人后面发展、依赖别人发展。由于一味谋求购买西式武器装备,晚清政府始终没有建立可统一管控的先进国防工业。“洋务运动”30余年,军队武器装备始终未能摆脱对外国的严重依赖,直至开战,清军还不能装备国产的系列枪炮。引进的枪炮、弹药型号繁杂,维修和使用极其不便,严重制约了清军战斗力。可以说,这次“只变事不变法”、亦步亦趋的军事变革,使国之重器将强未强,难以在战争中挽救大清王朝沉沦的命运。
赢得战争关键在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军事指导思想的发展也好,武器装备的发展也好,如果不能解决赢得主导权问题,不但浪费资源、劳民伤财,而且最终会付出惨痛代价。从甲午战败汲取教训,我们既不能原地踏步,也不能亦步亦趋地追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集全民之智、举全国之力,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上世纪60年代,我们成功发射“两弹一星”,争得了难得的战略主动,以有限的投入和代价,保证了半个世纪在没有陆、海、空优势下的和平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我国在整体军事实力不占优势情况下所不能解决的安全忧患,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经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时,拥有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7艘,共2.7万多吨,是日本的近2倍,但之后却把军费挪作修颐和园和“三海”工程,致使北洋水师从一建立就处于发展停滞状态。而日本却将酿造业、烟草业税收用作军费,发行海军公债,皇室节衣缩食,贵族和富豪也纷纷解囊,平均每年增添2艘新型炮舰。甲午战前,日本海军已有各型军舰、鱼雷艇55艘。同时,不断改良舰艇装备,装备了“山内速射炮”“LBS测距仪”等一大批新式武器,在武器装备数量和性能上迅速实现赶超,日本海军的快速发展与北洋水师的裹足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军事竞争更加激烈,军队建设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军事领域创新驱动战略,把军内外尖端人才、资源统筹调动起来,加速发展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意义的撒手锏装备。特别是在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概率越来越低的现代战争条件下,要充分把握好有条件、有能力把武器装备搞上去的机会,坚决摒弃以劣胜优理念,以改革创新为驱动,集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为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充足资源,全力谋求以优胜优、以优胜劣的对敌态势。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的把握才更大。
又是一个甲午之年,我们反思120年前的那场给中国套上沉重枷锁的败局,藉以汲取历史教训,搞好新时期的军事变革,为的是让悲剧不再重演,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再被打断。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对手、紧盯对手,着眼掌握军事斗争主导权,与时俱进、加快创新,大力度全方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真正使军队有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