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15-16日,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主题为“经济增长、就业与抗风险”,主要讨论“全面增长战略”、基础设施投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能源治理、国际金融监管、打击“避税天堂”和“避罪天堂”等多项全球治理议题。继成功举办APEC北京峰会之后,中国再一次成为国际社会和全球治理关注的焦点。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且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长期的“弱增长”将会导致全球经济积累更多风险,带来更多失业,而作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平台”的G20机制又正处于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艰难转型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如何更好地在G20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全球经济谋增长,为全球经济治理添动力,成为G20布里斯班峰会的一个重要看点。
首先,最根本的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稳步推进国内的结构性改革,保持中国经济自身的“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3.3%,远低于各方之前的预期。其中,中国增长7.4%,美国增长2.2%,欧盟增长0.8%,日本增长0.9%,这样,实际上中国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7.8%.在G20制定的“全面增长战略”中,各成员国为实现未来五年G20整体经济水平额外增长2%的目标,共提交了1000余条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承诺,中国贡献了其中15%.如果从贸易、投资、就业、竞争四个指标来做量化分析,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带动的经济增长,对达成上述目标的贡献率更是高达30%到40%.由此可见,只要中国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部署,大力推进包括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国有企业改革、新预算法等在内的多项结构性改革措施,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中国就一定能够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G20中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其次,采取实质性举措破解基础设施投融资难题,大力推进G20基础设施投资议程。基础设施投资属于生产型投资,对内可以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提高生产力,对外则有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使商品和人员流动更加快捷和高效,因而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7月15日,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合作推动建立了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缓解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遭遇的“融资难”问题。10月24日,中国同印度等21个亚洲国家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备忘录,启动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机制,有效促进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11月8日,中国倡议召开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宣布投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11月12日,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在基础设施领域达成共识,双方同意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商业投资,并共同支持世界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发挥更大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实质性举措,中国为G20布里斯班峰会的基础设施投资议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再次,在G20中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热点问题。发展问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注,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G20更多地讨论发展议题。2010年G20首尔峰会上,中国推动达成了《首尔发展共识》和《发展议题跨年度行动计划》;2013年G20圣彼得堡峰会上,中国为通过《圣彼得堡发展展望》和建立G20发展议题问责框架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威胁,埃博拉等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更是为非洲国家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中国除了通过双边方式向非洲国家大力提供援助外,也将利用G20布里斯班峰会的宝贵机会动员国际社会采取更多措施帮助疫区人民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最后,积极推进G20的机制建设。G20峰会机制建立6年来,在协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G20的机制发展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乌克兰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暂停”了俄罗斯的G8成员资格,提出要在全球治理中重新构建“志同道合者联盟”,东道主澳大利亚甚至提出要将俄罗斯从G20中开除出去。这些都导致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所激化,损害了金融危机以后G20所培育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战略互信,使得G20实现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的机制转型更加艰难。中国在G20中倡导各国树立“利益-责任-命运”三位一体的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构建G20各成员国更紧密伙伴关系,这些新的理念都将对G20机制建设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