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好的书法作品应得百姓民心
从王羲之到王铎,再到现当代的赵朴初、启功,近两千年来,历代书法大师的作品都可以说是很美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认可,而到今天,风向标改变了,出现了专业和业余两分离的格局,圈子里的专业人士说老百姓不懂书法,圈子外的人说你们那东西不是书法。是不是书法,这种作品和浪潮能持续多久,时间会给出答案。笔者断言,过不了几年,这种变体字也会像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种变体字走向同一个墓地,它们的命运是相同的。中国书法的命运在百姓手中,老百姓不认可,不得民心,是没有前途的。
——郭永杰:《中国书法创新难在何处?》,原载于2013年10月10日《文学报》
城市史学兴起有重要价值
关于未来城市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中国城市史目前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在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之后,城市史研究自然会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首先,城市史研究可以提供文化资源,对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但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差别很大,西方文化就很不适合做中国城市的灵魂,而现在的问题也是西方文化在中国城市窃据了主流地位,从城市景观到消费生活方式,都是如此。而这也是有学者讲中国城市没有灵魂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城市的灵魂如何找回?我们的城市史研究就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参照。其次,城市史研究有助于发现和建构中国城市的原理、规律和模式。由于人口、资源、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的城市化和欧美城市化都有本质的不同。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和模式,就会重蹈拉美的覆辙。而对中国城市传统和历史的深入研究,对此就可以起到积极的抵制和预防作用。
——刘士林:《城市史学兴起的价值》,原载于2013年10月7日《学习时报》
公然造假的危机公关当耻
这几年里,很多地方在爆发丑闻后,总是不思如何真正整改、严厉问责,恰恰相反,总是琢磨着如何敷衍舆情、应付民众,假免职、假问责层出不穷,“危机公关”既无诚意,也不坦率。谁都知道,政府的公信力弥足珍贵、来之不易。突发事件之后的种种诡辩甚至是无耻的造假,都会令政府形象惨遭重创,而瞬间流失的公信力,要想弥补和挽回,其代价是沉重而巨大的。面对舆论关切,把事件调查的真相及时告知公众,以自己真心诚意的举动来化解危机,是公权力响应、尊重民意的起码伦理底线,也是捍卫公信力的唯一支点,更是“危机公关”的唯一途径,别无他法。而如此公然造假的危机公关,恰恰使延安城管本已荡然无存的“无形资产”再次跌入深渊。
——吴杭民 :《公然造假的危机公关当耻》,原载于2013年第7期《浙江人大》
李珊珊 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