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量质齐增”,打造工资集体协商“升级版”
——各级工会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巡礼
//www.workercn.cn2014-10-28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辽宁:“九拓展”问诊集体协商难题
大连市高新区软件行业企业方代表与职工方代表在二次协商协议书上签字。(资料图)
翻开辽宁工会近年来开展“六个专项行动”的工作台账,集体协商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眼前一亮: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签订行业工资集体合同969个,覆盖4.9万企业、140.3万职工;工资集体协议履约率也逐年提高到目前的95%。
这,得益于辽宁工会从9个方面下功夫,破解影响集体协商质量难题的积极探索。
——从县级以下行业集体协商向市级以上拓展。在做实县乡两级行业集体协商的同时,发挥省产业工会作用,探索和推动省级行业集体协商,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协商难题。
——从协商工资水平向协商劳动定额工时工价拓展。继2013年成立省劳动定额定员研究与培训中心后,又于2014年提出重点推动建立县乡两级工资指导委员会。
——从非公行业向国有产业拓展。在国有产业重点从协商分配比例入手,围绕企业内部不同层级职工的分配比例、职工奖金津贴,以及教育培训费提取使用、考核奖励制度制定等方面内容进行协商。同时,把劳务派遣工纳入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
——从单纯侧重合同签订向兼顾协商过程质量转变。要求行业协商必须明确协商主体、规范代表产生、严格审议程序,并会同企联和工商联等组织大力推进行业代表组织建设,民主选举产生职工方协商代表,把住了程序关。
——从一般性要求向突出抓预审、评估环节转变。出台建立集体合同预审、评估制度的指导意见,严把新签或续签集体合同审议、合同签订履约等过程,并组织召开由劳资双方协商代表参加的履约评估会议,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从发挥市总工会作用向省市县和产业工会联动转变。在市、县区和省级产业工会大力推行以工会组织、民主管理、集体协商等制度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3+x”工作模式。
——从业余水平向协商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县两级工会组建了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委员会;乡镇、街道建立由工商、税务、劳动、司法等部门参加的集体协商指导团。同时,制定管理办法,下拨专项资金,在协商指导员中推行持证上岗,提高指导员的职业化水平。
——从统一部署向差异化推进、递进式规范方向发展。培育了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沈阳公交行业等协商示范点,并制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规划,逐步实现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规范化、标准化。
——从一般工作要求到纳入劳动关系信用企业系统。2012年,以辽宁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指导意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集体协商特别是行业集体协商工作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手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更将集体协商情况纳入辽宁省劳动关系诚信企业建设标准。
「点评」工资集体协商涉及企业分配问题,推进难度可想而知。辽宁省总工会借助“六个专项行动”的契机,集中力量突破集体协商难点,培育出一批全国知名的集体协商品牌,提高了职工对集体协商的认可度。这份努力,源自对创新发展工会工作的事业心,对维护职工权益的责任感。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郑莉)
编辑: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