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的创新又指导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近日张卓元、胡家勇、万军教授的新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背景,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维度,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理论演进的脉络,内容涵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重大理论与政策在改革开放40年间各个重要时期的突破及创新,阐述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经济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又指导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该书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整体实力和经济水平有了重大飞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出口大国和重要对外投资国;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达到15.3%,比1978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人均GDP从1978年的190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9000美元左右,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从1978年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我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创造的令人惊叹的世界奇迹,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的成就。正如该书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辉煌成果时所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经济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源泉,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经济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从改革开放初期引入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经历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与理论探索;从198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到党的十九大对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新的重要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指导了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经济理论创新对实践无疑具有重大先导作用,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需要经济理论创新和提供科学的指导。因此,每一次重大的经济理论创新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譬如在市场经济、所有制关系、资源配置方式、宏观调控模式、分配关系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在这些经济理论创新的正确导向下,实现了渐进式的调整与变革。总之,在伟大实践基础上,经济理论的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对于引领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不仅为经济理论创新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而且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与理论也将进入新时代。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获得成功的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系统化,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