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
《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 蒋萌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非虚构文学以题材涉猎广泛、社会与人生切入厚重引人关注。其中不少书写生命困境的自传体文学,尤其令我感动。稍早蜚声文场的一部,是作家李兰妮的《旷野无人》,叙说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拯救。它不仅在题材开掘方面独辟蹊径,而且体验真切、惊心动魄,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指向“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这一命题,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视野。好的文学,确应更加努力寻找关于“人”本身的发现与感受,以此呈现一个民族的情感深度。这就是文学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所在。在图书出版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缤纷多样的阅读感受固然给我们带来欣喜,但我认为,读了某部作品以后依依不舍,希望它留在书架上,希望更多的人乃至下一代都读到它,或许是更大的欣喜。近读蒋萌所写《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就有这样的感受。
稍早知道蒋萌,是因为读过他主持人民网“观点1+1”时的网评,及至见到他,也没有把坐在轮椅上的这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那位人民网评论员联系在一起。读了《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知道他自11岁因患脊髓病变而休学,经过三次大手术,死里逃生,从此与轮椅为伴。然而他自学英语、计算机并开始杂文、散文写作,经过10年“闭关”,成为有影响力的网络评论员,也成为一位年轻的作家。把“劫后重生”的生命演绎成有声有色的“奇迹”,在各行各业中并不罕见,也曾有很多佳作记述下这种悲壮,但蒋萌的这一本,我还是忍不住细细品味。我想,或是因为他罹患重症时,还是个小小少年,这不能不使我更揪心扯肺;或是他所身处的,正是“独生子女”年代,在我们叹息一些青年人如何“啃老”、如何“妈宝”的时候,这位少年给了我们巨大的人生力量,同时也给了我们将自强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的信心。
据我所知,近10年间,蒋萌已经成了一个励志典型。难得的是,无论是杂文、散文,还是这部自传体文学,他永远在以平等平实平易的口气,娓娓道来“蒋萌故事”,真情坦露,素朴无华。有时我甚至觉得,他的叙说是在有意识地和自己身上的“光环”告别。他不讳言自己的无助与无奈,不讳言心情不好时脾气暴躁,也不讳言和爱情失之交臂后的遗憾。当然这真实的自己,也满怀感激和感悟、自省和宽容——父母和家人如何为他忧虑、奔波,与少时玩伴的友谊与怅惘,甚至从自己轮椅旁走过的路人,他都从中感受到善意和关切……他的诉说细腻而独到,比如他会告诉我们,一位因病致残人士如何不喜欢那些目光里的怜悯,如何感恩及时的关切。他告诉我们,那些牵着孩子从轮椅旁走过的父母们,该如何回答孩子令人尴尬的发问:这个叔叔为什么要坐着走?因此,蒋萌的这部作品不仅只是一部“励志”之作。它展示的是,一个少年在遭遇生命考验与磨难之后依然葆有的爱心、理性、纯真以及从容、宽容。这一切固然并非蒋萌所独有,却通过蒋萌的感同身受,升华为活生生的个性体验,当他写出来和我们分享的时候,那个性化的独特魅力,不能不感动我们。
一部作品,不厚、不大,舒缓、从容,“语不惊人”,却因为浸染着可贵的人类精神,让我们读后割舍不下,期待着读到更多,渐渐地,能使自己的灵魂也高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