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福州工会:汇各方之力打造维权“终点站”
//www.workercn.cn2013-12-14 08:46:4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汇各方之力打造维权“终点站”

——福州工会构建社会化维权体系纪实

 

    日前,张华心里的挂念总算有了着落。她的爱人林建顺是一名园林工人,负责市区行道树的高空修剪,去年在一次路面作业中不幸被车撞伤不治死亡。福建省福州市总工会在第一时间受理了这个困难家庭的法律援助申请,并协同法援中心指派律师全程跟进,向工伤认定部门提出申诉,最终为张华一家争取到了近60万元的经济补偿。张大姐说:“我很感激,工会的行动让我相信,我们的权利不只是一张白纸。”

    近年来,福州工会持续深化“1+4”社会化职工维权机制。在坚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分别与人大内司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法院和劳动部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与司法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和法治宣传合作机制、与信访和劳动部门建立重大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进而形成内涵丰富、手段多源、结构立体的社会化职工维权体系。

    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总工会主席陈元邦告诉记者:“‘1+4’社会化职工维权机制正如榕树一般在有福之州生根,汇集各方之力,为广大职工支撑起庇荫万众的维权绿荫。”

    生根:让制度扎根企业

    为职工维权,怎样才能让职工满意,如何当好“娘家人”,提升工会维权的能力?工会维权的资源和手段又在哪里?这是福州工会干部近年来经常思考的问题。“1+4”社会化职工维权机制打破了以往工会“单兵作战”的维权格局,以“制度红绳”为牵引,把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紧密相连,让“多部门联动、合力攻坚”成为了职工维权的常态,让工会组织不再只是职工维权的中转站,真正成为了终点站。

    落地生根、生命如炬,制度的生长从上世纪开始,绵延不息。1990年,福州市政府与工会召开首次联席会议,共同促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后,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召开了19次会议,推动解决了“提高退休劳模荣誉津贴”、“提高环卫、园林系统一线职工生活待遇”等80多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福州工会通过与市人大内司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执法检查,从源头上推动涉及职工利益和工会工作的法律法规得到制定修订和贯彻落实;与市司法局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借助同级法律援助中心的专业资源,降低职工的维权成本;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社局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通过理顺调解衔接和司法确认程序,实现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和司法效应的有机统一;与市信访局和市人社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排查、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对重大劳动关系突发事件三方共同参与,力求迅速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位于福州工人文化宫的职工服务中心里,记者看到新开辟的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室和职工维权窗口吸引了不少职工上门求助。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联合司法部门,聘请专业律师为来访职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职工诉求如不能在现场得到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将主动帮助职工与法院、劳动、信访等部门对接,为职工提供“一站式”的维权方案,并提供“跟踪式”的维权服务,防止职工诉求久拖不决。中心还建立起职工维权诉求台账制度,实行销号管理,定期通报诉求落实情况,仅今年,就受理职工维权案件227件,办结率高达91%.

    延伸:让制度充满活力

    不久前,中共福州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1+4”社会化职工维权机制被写入文件,从一项部门制度上升为党政意志,推动着维权机制不断向下、向基层延伸。

    在福州仓山区城门镇,福州千帆印刷有限公司职工张林生挺高兴:被拖欠的工资终于有了着落。上个月,“老板欠债跑路”的消息让老张和100多名工友心情忐忑,共计40万元的欠薪险些导致厂区里“打砸哄抢”的结果。根据镇里劳动关系信息员李锋报送的信息,仓山区总工会迅速启动与劳动、信访部门的联动机制,组成联合工作组第一时间进驻企业了解情况。不到3天时间,区政府启动欠薪垫付制度,先行向140名职工发放了紧急救助金。同时,通过封存企业资产、启动法院拍卖程序,剩余职工的欠薪也得到优先偿还。

    福州市总工会副主席郑湘国告诉记者,各县(市)区总工会“1+4”社会化职工维权机制的推进情况,已被纳入“和谐企业创建指数”考评体系当中。这股推动维权机制向下延伸的闯劲和韧劲,赋予了基层创新机制内涵的广阔空间。

    在福州,县(市)区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建制率已达100%,有些地方还率先试点建立乡镇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已有52个乡镇完成建制。

    职工法律援助工作也已逐步向工业集中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以及大中型企业延伸,基层职工服务中心里建起了劳动争议调解室,聘请专业律师每周一三五上午定期坐班,就近、就地为职工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文书代书服务。

    遮荫:让制度庇护职工

    积力所举,众智所为,则无不成。“1+4”重在一个加字,这是部门权力和实力的相互叠加,是多项制度内涵和外延的相互拓展,也是造福职工情怀和胸襟的相互共鸣。近年来,福州工会坚持以谋求更高层次的职工维权渠道为目标,加强与人大内司委的沟通联系,源头推动设计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

    以开展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为载体,不断充实劳动争议调解室的设施配套和制度设计,全市80%已建工会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探索对职工申请劳动仲裁和诉至人民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采取“协助调解”、“委托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以提供高效专业的法律援助为重点,成立了由280人的“职工法律援助团”,构建社会各界法律专业力量合作维权的新格局。

    以化解突发劳动争议事件为重点,不断加强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劳动关系信息报告、“红、黄”信息档案监控机制,做到突发事件工会、信访、人社三方第一时间到场,及时协调处理。

    明实情、做实功,重实干、比实绩,福州工会用实实在在的给力维权庇荫职工,赢得职工拥戴。让制度走出了文件、落到了实处。

    近日,福建新福兴玻璃有限公司职工王在平的维权路终于走到了终点。两年前,王在平在为企业采购蔬菜时,被当地镇政府雇佣的环卫车辆撞倒,后经劳动局认定为五级伤残。治疗期间老王一家相继花费近20万元,而后续的康复治疗仍需要一大笔费用。在巨大的负担面前,这个贫困的农民工以一纸求助信寻求工会援助,将肇事司机和镇政府告上法庭。

    为王在平一家提供帮助的是福清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俞章龙。他以推动“1+4”社会化维权为契机,将法院、政府、企业三方请上了谈判桌。最后经过3轮协商,工会为王在平争取到了42万多元的赔偿,并当场达成书面调解协议。收到赔偿款时,老王感慨万千:“我曾经想过自杀,是‘娘家人’给了我们维权的希望。在谈判桌上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尊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中工网通讯员 李润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