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宁波“金秋助学”已现反哺效应
//www.workercn.cn2014-08-22 08:55: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这是良心钱,必须尽快还上”

    蒋安(化名)是奉化一所小学的老师,在学生和同事们的眼里,她充满阳光和朝气。然而,7年前的那个夏天,她却踯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惘无助。

    那年7月,在村里人的艳羡声中,蒋安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随之寄来的学费清单却让她快乐不起来。一年学费6000元,当时,家里所有的积蓄再算上能借到的钱也不够这个数。

    “我如果上学把钱都带走了,爸妈怎么办,家里没法过了。上了今年,明年怎么办?我当时想过,实在不行,只有放弃了,去打工。”蒋安说,她非常感谢奉化市总工会在她最困难的时候,送来了5000元的助学金,为她家解了燃眉之急。

    当年9月,蒋安顺利地步入了大学校园。此后,每年开学前,蒋安都会如期收到这笔助学金。

    三年前,蒋安工作了,每月工资2000元多点。她在扣除自己必要的生活费、人情费以及给父母的钱后,她让自己每月攒1000元。第二年暑假,加上一学年的绩效奖金后,她终于攒够了2万元。2012年8月,蒋安拿着一包厚厚的钱,来到了宁波市总工会。

    “虽然我才工作一年,收入并不算高,家里也仍然比较需要钱,但是,我们一家人都认为,这是良心钱,必须尽快还上,让它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上大学。”

    “今后,我教的学生中有贫困学生,我也会尽我所能的给予帮助。”

    “我希望爱心像个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我该做的事情,但是已经有好些记者来电采访了。”略显腼腆的王小芸(化名)显然有些觉得过多的来电,让她平静的生活受到了影响。作为镇海区总工会“金秋助学”十年来首位回捐爱心款的当事人,小芸被媒体关注自然在所难免。

    小芸是镇海本地人,10岁那年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母亲一天打两份零工,维持着母女的生活。小芸读书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不错,但是经济方面的负担一直困扰着小芸的求学过程。2007年,镇海区总工会在开展“金秋助学”工作,了解到了小芸家庭的情况,在小芸当年升入大学时,将其纳入了宁波“文意助学金”的资助对象,每年为其提供5000元助学金,直至大学毕业。

    “如果当年没有工会”文意助学金“的雪中送炭,我可能会辍学,或者我和妈妈的生活会更加艰苦。”谈起当年的往事,小芸的眼角有些湿润。“所以,从接受资助的那天起,我和母亲就有一个共同的约定,今后如果我能自己挣钱了,一定要归还这笔爱心款,让更多像我一样的贫困学生,也能得到社会的帮助。”

    2011年,小芸大学毕业,她选择了上海的一家企业工作,虽然工资并不算低,但是大都市的高生活成本,让她每月下来也节余不多。尽管如此,小芸始终没有忘记当年“文意助学金”对她的资助,一直在为兑现自己与母亲的那个约定而努力。

    “三年来,我和母亲省吃俭用,现在终于有了一定的积蓄,该是我们偿还这笔爱心欠款的时候了。”

    “我希望爱心像个接力棒,能永远传递下去,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丽。”小芸在将2万元回捐时,表达了这个美好愿望。

    “孩子们的行动,让我很欣慰”

    “文意助学金”是宁波市总工会于2006年开始运作的特色助学项目,由宁波海洋纺织品有限公司出资捐赠。目前,已累计帮助贫困学子161人,发放助学金近280万元。

    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周锦富是“文意助学金”的具体负责人。他介绍说,当时,只是和孩子们签了一份简单的协议,呼吁孩子们有能力了可以归还助学金或部分,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协议没有任何约束性,他们却用行动做到了。据统计,截止今年7月,共有20名寒门学子在毕业工作以后,自愿返还助学金近23万元。

    “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不高,生活的压力很大,特别是这些家境不大好的学生,他们更不容易。这些孩子们的行动,让我很欣慰。”(王志勇 周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