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任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李玉霞(右)在中央电视台介绍经验 “建家”之广拓展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大批职工下岗流向社会。如何协助政府和企业解决好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技能培训和重新就业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莫喜有人听旧曲、锐意进取再创新”。1998年,锦州市总工会在创建“职工之家”的基础上,开展了“创建下岗职工之家”活动,免费开展各种技能培训班,以此增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对那些缺乏再就业能力的职工给予救助和帮扶,做到“不让一个下岗职工因家庭困难而看不起病、不让一个下岗职工子女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不让一个下岗职工家庭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创建“下岗职工之家”的有益尝试,创造了“建家”新形式,开辟了“建家”新途径,搭建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新平台,探索了增强基层工会凝聚力的新方法,为“建家”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1998年底,时任锦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李玉霞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栏目,向全国的电视观众介绍了锦州市总工会创建“下岗职工之家”的做法。1999年,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副主席倪豪梅在锦州组织召开了创建“下岗职工之家”的现场会,再一次把锦州的经验推向了全国。锦州又一次以自己独特的先进经验,成为继续领跑全国工会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城市。 “职工之家”、“下岗职工之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全国的工运方向,这也使得锦州工会人愈发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建家”之结硕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入21世纪,劳动关系呈现出市场化、企业化、契约化的特征。新时期又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增多,一些源头性、基础性、倾向性问题日渐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大课题。为适应新时期劳动关系发展需要,锦州市总工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于2013年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和谐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将原来单纯的服务、帮扶转到维护职工利益、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一张职工维权“安全网”正在悄然铺开。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非公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达到了85%,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2851份;全市职工法律援助机构建制率达到100%,共建立企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2664个,配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2555人。合同签订、平等协商、民主管理、法律监督使新型劳动关系日臻和谐。“和谐职工之家”创建活动是对“职工之家”、“下岗职工之家”有效的补充、延伸和发展,也让“职工之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锦州全市目前共有各级独立工会组织6677家,会员总数达到了67万人。在“建家”活动推动下,一个依法维权、扶贫帮困、劳动竞赛、文化娱乐的新型工会体系正在完善,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从1984年到2014年的30年间,全市共有30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9家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59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涌现出省市级劳动模范1987人次,可谓硕果累累。
中国的工运事业因“职工之家”建设而发生着改变,也许这种改变不会惊天动地,但一定会潜移默化、韵味悠长,并最终根植在广大职工的内心深处,化作精神、化成一种奋进的力量。
30年的创新历程,让锦州市总工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30年的创新成果,必将惠及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明天的路更长,前途更美好。(本报特约记者 魏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