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贵州六盘水市工人文化宫:一座城市的记忆
//www.workercn.cn2014-11-25 08:16:04来源: 劳动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前些天,一则《记忆中的凉都经典老照片》的微信在天南地北六盘水微友中热传,其中一幅“工人文化宫”的照片勾起不少人点赞评论。

  “那时这里人山人海,如今全没了。”该市文化宫主任李学刚指着眼前的高楼说,今年是工人文化宫建宫30周年,只有上了点年纪的人在脑海中去纪念它了。

  1984年3月,六盘水市总工会下属事业单位、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宫建成投入使用,当时乃市中心城区黄土坡唯一一家为职工提供文化娱乐的放映单位,遂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建市初期,从祖国四面八方来的三线建设者和市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大家下班后,没有什么看的、玩的,就喜欢到这里来看电影,特别是休息日,很多人家倾巢出动,我们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要放到晚上12点,一天放10多场,场场爆棚。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看到大家观影时得到的乐趣,还是很高兴,挺有成就感的。”原市工人文化宫专门负责电影海报和宣传画创作、现退休在家的美术师包书章老人回忆。

  老放映员、现任文化宫副主任的喻培平捧出一摞发黄的荣誉证,津津乐道。1984年,我们每天至少要放映两场,好看的要放10多场,中午饭、晚饭都在放映室吃,3个人轮流操作。“每年400多场,天天放,大年三十也放,2毛钱的票价,往往一票难求,每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每逢节日,文化宫张灯结彩,歌舞表演、猜灯谜、放映电影……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文化宫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因为工作业绩显著,该文化宫多次被评为“全国电影放映优秀单位”称号。

  文化宫承载了市民的不少第一次:第一次看宽银幕、第一次看北京来的文工团演出、第一次在这里收获爱情......“记得2000年的夏天,我在那里看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突然间一声响雷,下起了雨,我哗啦啦地泪流满面。”水钢公司工会干部王景刚告诉记者。

  其时,在文化宫前的小广场上晨练后再去买菜已经成为很多老年人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下午之后,老人们又聚集在走廊里一起拉二胡、下棋、打牌。每到周末,他们的二胡声与少儿培训班的小提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新老两代人和谐相处的画面。

  三线子弟张强国小时候玩得最多的游戏,是骑马打仗,还有攻城、跳皮筋等。“我感觉那时的孩子玩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快乐。”回想起童年,他意犹未尽。

  有一年,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大型书展,同时还为职工群众免费发放图书卡。发图书卡那天,排队的人沿着文化宫大门口一直排到大厅里,早上9至10点开始发图书证,整个文化宫里面全是人,足见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除了看电影,吃油炸粑、豆腐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旁边的书摊,看《杨家将》、《林海雪原》等小人书。我那会儿只有七、八岁。”“70后”市民邓友江称。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生活变得多样化,电影放映逐渐冷淡。文化宫转而把重点放在各种会议、接待全总文工团慰问演出、三线建设劳模报告会等功能上。

  2005年初,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提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将之列入旧城改造范围,所占土地被挂盘公开拍卖。不久,陪伴六盘水市人20年的工人文化宫从人们眼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整齐的商品房。

  “文化宫一度是六盘水的名片。而电影影响了一代人,像一个结,一场美梦,永远留在心中。”包书章感怀不已。

  李学刚希望,市里早日建成新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让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有一个新的场所。“因为,文化是我们职工、市民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图片由六盘水市总工会提供)

  (时报记者 张永东 剡鹏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