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一汽- 大众23年1000万辆全新奥迪A6L 长春下线

//www.workercn.cn 2014-12-03 15:4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014年12月3 日电 12 月2 日,一汽- 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长春、成都、佛山三地同时举行。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树森,长春市副市长肖万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宪平,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 海兹曼教授、一汽- 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等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代表、媒体记者、供应商、经销商代表、员工代表以及成都、佛山分会场人员代表近一千五百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

    当天晚上,一辆全新捷达作为一汽- 大众生产的第9999998 辆整车,在一汽- 大众成都轿车三厂下线,与此同时,一辆车身标识为第9 ,999 ,999 辆的高尔夫在一汽- 大众佛山轿车四厂下线。随后,一汽- 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全新奥迪A6L 缓缓驶下长春轿车一厂总装车间生产线,成都、佛山和长春三地的与会者通过网络连线,一起分享了这份荣耀和喜悦。

    心怀感恩,合作共赢结硕果

    下线仪式简朴真挚,处处凸显“感恩”主题。现场回顾了一汽- 大众在“1000万辆”道路上的历练和成长,展示了企业与用户、员工、股东、政府及合作伙伴等各方的点滴

    经历。“1000万辆”的实现也是一汽- 大众始终心怀感恩,坚持合作共赢结出的丰硕成果。

    长春市副市长肖万民到场祝贺并表示,一汽- 大众成立23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显著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为长春的经济建设与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一汽- 大众的快速发展赢得中德股东双方的高度评价。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认为,一汽-大众坚持把做强核心体系能力作为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强化自身体系能力建设,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 海兹曼教授则表示,中德双方诚挚的合作精神与坚定的发展信念,创造一汽- 大众这样一个令人骄傲的企业。

    一汽- 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还邀请了多位车主代表,作为一汽-大众尊贵的客人,从全国各地来到长春参加本次活动,与所有与会者一起,迎接第1000万辆整车的下线。在活动现场,车主们分享了自己与爱车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一汽- 大众产品的喜爱与信任。来自一汽- 大众的研发人员、生产线员工和销售顾问代表,则代表全体一汽- 大众人,向广大车主们表达了感恩之情。仪式互动中的真情流露,令在场的与会者为之动容。

    践行责任,持续发展绘蓝图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成立23年来,一汽- 大众始终认真履行其对消费者、股东、员工、业务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的责任。不仅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更将可持续性根植到企业整个价值链中,不断地通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和领先的环保技术,为今天的社会和人类未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典范。

    如今,一汽- 大众拥有奥迪、大众两大品牌11大系列产品,实现A 到C 级产品全覆盖,并在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建有三大基地。位于青岛的华东基地也开工建设,落子天津的华北基地稳步推进。一汽- 大众多年来着力打造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质量、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体系能力,为“1000万辆”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站在1000万辆的全新起点,一汽- 大众启动全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即以“创?享新未来”为口号,依靠先进的理念,完整的规划,再次描绘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一汽- 大众将致力于建设高品质的全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在运营、行业、产品、员工、生产环境和社会公益等6 个维度完成全面提升,履行“促人、车、社会和谐”的使命,实现“成为中国社会责任典范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一汽- 大众将以“责任、务实、以人为本”为己任,确保不少于千万元级的投入,重点关注生态文明领域,启动一系列公益资助项目,吸引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23年生产1000万辆,是企业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更高的平台和全新的起点。”一汽- 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表示,“未来,我们郑重承诺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和今后工作的重心,唯有责任方可驱动和成就未来。”

编辑: 周璇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