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平均月销量不足200辆,连续2个月产量为0。这3个有关于思铭的数字,令东风本田尴尬异常。作为最早一批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和产品的企业,东风本田在2012年4月推出了“思铭”品牌下首款车思铭,该车基于老款思域(第八代)平台打造。量产车在推出的时间上仅次于广汽本田的“理念”和上海通用五菱的“宝骏”,一度被视为合资自主的代表之作。
但楼起楼塌,太匆匆。思铭在上市之初的2012年,销量可以稳定在1500辆左右,最高达到3000辆一个月。作为一个老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产品来说,这个销量还不算差,但随后两年中,其销量逐年下降。2014年,思铭的月销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从近千台跌到不足一百台。思铭销量从此一蹶不振,月销量始终徘徊在一两百台之间。进入2015年,从4月份起,思铭开始没有产量。
尽管东风本田对记者回复称,思铭并没有停产,但从事实上来看,产量连续为零且销量逐月走低的思铭与停产并无太大差别。而经济观察报记者看到,在东风本田的4S店,偏于一隅展示的思铭几乎无人关注。4S店通常只有一台思铭的展车,甚至连试驾车都没有,并且现金优惠高达2万元。购车之时,4S店销售人员甚至会诚恳地建议,思铭暂无现车销售,只可以接受预订,不如购买思域。
遭遇到发展困境的并非只有东风本田的思铭。距离第一个合资自主品牌发布7年之后,合资自主品牌大都已经消寂,众多品牌或行走在停产边缘,或从未进入市场,只是虚晃一枪。合资自主曾经寄托着政府换取技术重任,而今匆匆回头,已沦为套取政策的手段,也不知是该红着眼还是红着脸。
而另一方面,在电动车热潮下,政策的变化使得合资自主重新调转风头以谋取新的政策红利。在市场需求、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重合作用下,合资自主在中国车市形成一道奇异的景观,也发展成为车市一个难解的困局。
“第三极”濒临崩塌
作为首个发布品牌并推出产品的合资自主品牌,理念品牌一直备受关注,理念面世之初,广汽本田为其品牌正式发布举行盛大的发布会并投入重金做品牌推广,并将其定位为广本的第二品牌。在理念上市的首年即2011年,广本对其期望是5万辆。起点不可谓不高。
但与同门兄弟思铭的表现几乎完全一致,高起点的理念上市初期的最好成绩是月销4200辆,表现差强人意,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至今年5月,理念的月销量已经降低至200辆左右。理念去年整年的销量才只有4500辆,而今年前五个月销量只有1600辆。从今年3月开始,理念的产量也一直为0。
这两者的目前的境况让人唏嘘,但更多的企业甚至根本没有拿出过产品,去接受市场的检验。在理念等品牌纷纷推出产品上市销售之时,中国合资企业也一度进入了“合资自主潮”,众多车企纷纷发布自己的自主品牌,包括了北京现代首望、东风悦达起亚典悦、一汽大众开利、上海大众天越,再到未来计划推出的神龙等。不过,这些企业大多是发布一个名字,至多拿出一个样车,就没有下文了。
以北京现代为例,其在2011年便正式发布了其自主品牌和旗下首款概念车BHCD-1。当时的计划是,在2014年BHCD-1首款汽油版车型在国内实现上市销售。
此后北京现代也拿出了产品,但与2011年发布品牌时不同,该品牌仅限于电动车产品。而且直到今日,北京现代仍没有任何上市该品牌产品的计划。“这个产品恐怕是很难推出来,公司内部这个项目基本没有进展,可能只是一个应对政策的产物。”北京现代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位北京现代人士向记者表示,之所以放弃传统轿车,因为政策不明朗,再加之北京现代并没有多余产能投放新品牌,新车的开发费用也很大。“发布了自主品牌的合资企业,没有一家真正做好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但实际上,在合资自主品牌中,仍有表现尚可的企业。同样是在第一批推出产品的四大车企中,东风日产的启辰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这两年在挣扎中保持努力前行。
启辰通过上下延伸产品线,将产品迅速地丰富到了6款,还国产了日产重要的战略车型——纯电动汽车日产聆风(国产之后改名为晨风)。启辰去年销量11万辆,累计销量超过30万。同样在产品上快速扩张的宝骏发展最为出色,其MPV宝骏730上市之后,月销量达到2万,彻底扭转了企业命运。宝骏甚至为未来规划50万辆的目标,这相当于一家独立自主品牌车企的销量规模。
如果抛开销量,华晨宝马的之诺在国内也算是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其产品为电动车汽车,且不对外销售,只采用租赁的方式运营。此外,在业内实际上还有合资品牌通过本土开发产品,但是悬挂外资品牌标志,作为合资公司产品仅在中国出售。这种模式则成功的打开市场,典型的案例是上海大众的朗逸。但这种模式是否归入合资自主的范畴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但不管如何,目前合资自主的结局几乎尘埃落定。四年前当合资自主初入车市之时,业内曾预测规模至少会达到200万,汹涌而起的这支新军被称为中国车市“第三极”。而今看来,这个“第三极”已然崩塌。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