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徐小平:始于梦想 成于实干(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7-27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更多

  把团队变成一支“交响乐团”

  把自己的经验知识毫不保留地交给徒弟

  2009年,徐小平在征得厂里同意后,“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原本分散的维修小组整合,形成了由数十人组成的技术团队,在十几个专业领域开展创新研究。

  然而,在成立之初徐小平发现,一些人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这让他很是困惑。“后来我发现是我把他放错位置了,他就提不起精神,于是我就观察他,发掘他的特长。”他说。

  通过不断摸索,徐小平提出“X+1”模式,“X是所有人的综合素质,未来主要培养+1,就是让其掌握一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最终以创新工作室的形式将这些专家整合起来,虽然专业不同,但是一盘棋,我要把他们带成一支‘交响乐团’。”徐小平说。

  近五年来,这个团队累计实施攻关项目147项,节约金额12540万元。申报各项发明专利20项,其中13项已经获得专利授权。

  对于未来,徐小平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说工作室的任务不能关起门来搞,应该把门打开,欢迎所有工程师能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把好的东西集于一个平台,取长补短,甚至引进一些国外的团队做讲座、开眼界,让一些学校的老师从理论角度看看前沿技术是什么,用先进的东西指导生产。

  退休前的心愿:关注百分百预防性维修

  聊起自己从事的工作,徐小平像加满油的汽车,语速很快、思维清晰、动力十足。如今国家大力发展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他很期待汽车制造业能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大力发展集精细加工、精细装配、精细检测和材料热处理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

  太多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时间在他身上仿佛永远不够用,再过四年,徐小平就要退休了。厂房里每一台设备他都“动过手脚”,每一个故障点他都优化过,“任何机器当你和它交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感情出来的,从情感上很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他说。

  现在,徐小平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推行“以预防性维修为主”的新模式替代传统的“以故障抢修为主”维修方式,希望将“治病”改为“养生”。

  “到那时维修工们也不再是疲于应付故障抢修的‘救火队’,变成了从容开展设备精细化保养和优化改善的‘能工巧匠’。现在已经能做到86%,我希望在我退休前能达到90%,这个我有信心。”徐小平自信地表示。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