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大国工匠刘佑年:中国编钟调音第一人(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2-02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刘佑年在现场指导徒弟工作。中国网 李佳摄影

  中国网 武汉12月1日讯(记者 李佳),刘佑年,武汉工控艺术制造有限公司的编钟制造师、调音师,高级操作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他用双手打造了为迎接新世纪到来的千禧钟,他用耳朵将北京奥运鸟巢的几百只编钟的音色调理得分毫不差,惊艳世界。

  刘佑年原来是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由于对音乐非常感兴趣,自1986年入行至今这一干就是30年,他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艺术铸造和编钟室管理工作,先后在炉前、雕刻、调音、打磨、着色等岗位上历练,为编钟的研制、生产、创新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被称为“金耳朵”,能够准确的听出“哆”与“来”之间的1/20。刘佑年说:“编钟调音,是一个找回失传技艺的过程。现在的编钟调音,主要依靠的是调音师的经验,在调音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更要耐得住寂寞。调音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每个钟体轻则两三公斤,重则几百公斤,打磨过程中,需要不停地翻面,找准位置。调音的过程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要连续调音好几个月,直到磨出符合标准的乐音。操作车间里,铜粉四处飞散,粘在身上,奇痒无比,和汗水混合在一起,皮肤上就长满红疙瘩。”刘佑年说,钟体的大小、打磨的位置和时间等,都会影响音高、音色,调音师必须心里有数,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哪怕多磨了几秒钟,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最开始调音的时候,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也经常心发慌,手发抖,如果打磨过了,就废掉了,如果再新做一个,则至少需要两个月。

  编钟是中国的“国宝”,古人用陶范法铸造了编钟的外形,它的内在音符是工匠用耳朵听出来、用石头磨出的。遗憾的是,古人没把“怎么磨”这项技术用文字记录,传承后世。刘佑年说,我做了这么多年,就是希望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享用。当谈到“工匠精神”时,他说:“我们的团队里面都是默默无闻的工匠,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工匠精神,在我的理解,就是踏实做事,专注做事,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由工信部正式发布的中国第一部青铜打击乐器的国家标准,上面仅允许5位个人的署名,刘佑年被排在了第一名。近年来,由刘佑年主持制作的代表作品有仿制8件套清代金编钟,仿制16件套鎜钟,国韵系列青铜打击乐器—国韵荟萃,清脆明亮的韵律将奏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乐章。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