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中国梦·实践者|练就“百米穿刺” 他用无人机“把脉”国家电网

2020-06-04 07:34:25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1基杆塔,9个定点部位拍照,5分钟巡视检查完成;每块电池可以完成3基杆塔,从起飞到拍摄、返航,操作娴熟,不拖泥带水……这是2020年河北大工匠、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无人机作业班班长李刚涛用无人机进行线路巡视时的场景。

  自2012年至今,李刚涛已累计开展无人机线路巡检4200架次,飞行时长1000小时,巡检杆塔8900基、走廊2600公里,发现缺陷问题2400项,保证了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展现了一名年轻无人机操控手的骄人战绩。

  做“飞手”:一个月通关 三个月蜕变

  大学毕业后,李刚涛来到检修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巡线人,肩负起保障电网“高速路”日常检修维护的重任。但线路环境的艰苦、复杂是李刚涛没想到的,他经常要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为了解决线路跨度长、山路陡峭险峻、巡线危险重重的实际难题,2012年,国网河北检修公司在输电运检中心成立了小型民用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李刚涛有幸被选拔进来,从此走上了无人机巡检的“飞手”之路。

  为了能够尽快掌握这项新技能,李刚涛工作之余不断查找、学习各种型号无人机相关知识,刚接触不到一个月,他就成为该公司第一批合格的无人机操控手,并且同时取得了旋翼、固定翼两项操作手资格;又经过三个月的钻研和练习,他熟练掌握了无人机巡视系统的精髓,开始使用无人机开展线路巡检。

  首条试点飞行巡检的是500千伏廉集线,虽然地处平原,但是在500千伏线路铁塔处还有110千伏线路杆塔的跨越,铁塔间距离较近,飞行环境复杂,无人机需要绕过杆塔后对各挂点进行拍摄。

  在这次无人机巡视工作中,李刚涛和同事利用无人机共发现214处线路缺陷,其中销钉级缺陷75处,缺陷部位均在杆塔导线以上,都是人工地面巡视难以发现的缺陷。这一数据有力证实了无人机线路巡检的应用价值——减少人员登塔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全系数,在巡视过程中巡视的足迹、时长、发现的隐患数据,也为今后无人机线路巡检可行性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钻技能:无人机百米“针刺气球”

  “靠知识武装自己,靠技能为公司奉献,做一名知识型、实干型、创新型员工。”这是李刚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9年,李刚涛作为公司无人机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河北大工匠“不服来战”晋级挑战赛,其中最有难度的项目是“针刺气球”:无人机搭载着细细的银针,飞行200米的距离按顺序扎破气球,并进行计时。操作无人机低空平稳快速飞行本就需要很强的控制力,还要在气球前面瞬时停住,找到要刺破的气球(气球上有数字并乱序排列)刺破,这一系列操作的难度都是前所未见的。李刚涛沉着冷静,运用扎实的技术突破障碍,取得该项目用时最短的好成绩,最终获得挑战赛冠军。

  作为无人机作业班班长,李刚涛把科研创新与安全生产、解决事故隐患等中心生产焦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潜心研究无人机技术在特高压线路中的应用。

  短短几年,李刚涛带领队员参与研发的“绝缘子操作多功能箱”获得国网河北检修公司技术创新优秀奖,“导线检修移动作业平台”获得国网河北检修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一种缓降型安全带”“卡接固定到横担上的F形提线装置以及使用方法”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应用于带电作业的无人机挂拆绳索装置研制”获河北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胜成果……

  最大愿望:以无人机巡视为主 解放劳动力

  今年疫情期间,各地实行封闭管理,很多时候检修工人无法到达指定位置对输电设备进行检查。李刚涛带领着无人机作业班,经过一周的艰苦奋战,对处于山区的245基铁塔全部巡视完毕,这次“大作战”及时发现线路安全隐患11项,有效防止了线路异常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疫情期间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如果没有无人机参与巡视,像这种复杂的线路,同样的时间只能巡视20多基杆塔。科技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李刚涛说。

  对于未来,李刚涛表示,他的目标是进一步减轻输电线路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工作中提质增效:“我努力的方向还是创新应用。创新是提质增效的最有效的手段。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以无人机巡视为主,人巡为辅,解放运维人员的劳动力,调配出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更重要、重点的项目区段,这样就能更好地运维我们的线路。”(文/高仕佳 图片/河北工人报融媒体中心)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清平乐》的“乐”为何要读“lè”

    热播剧《清平乐》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其考究的服化、场景、台词等处处都能体现出制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尊重,非常难得。这样的大型历史剧对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是深有裨益的。但与此同时,笔者也要提出一个明显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清平乐”这个题目的读音问题。

  • 时代赋能,中国女足必能负重前行

    她说:“我有个不被外人熟知的绰号,是我自己起的,叫‘小蚂蚁’。当时在美国踢球,我感觉中国球员都是个子矮小单薄,但对抗起来一点也不差。同在亚特兰大踢球的‘小不点’王丽萍可以给我作证。我们是‘蚂蚁’,但人小力量大,不惧任何风雨,扛着比自己身体重很多倍的东西,就敢往前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