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拉吉的“最后一课”中,人们看到了欧洲央行的“无力”——用本已所剩无几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外部冲击,而且成功概率可能并不高。未来一旦危机来临或者局势恶化,欧洲央行该何去何从?这是面临同样困境的发达国家央行行长们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欧洲央行日前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德拉吉作为欧洲央行行长的“最后一课”内容不超纲,但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引发了美欧之间货币政策“夹缝中求生存”的讨论。
国际金融协会将此次推出的宽松货币政策称为德拉吉卸任前的“巴祖卡火箭筒”,但“手持重武器”的德拉吉其实是有苦难言,身陷困境。
第一个困境无疑是政策效率问题。当前,欧元区制造业尤其是德国制造业面临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紧张环境的持续冲击,欧元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加。这是欧洲央行此次推出“猛药”的宏观基础。然而,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刺激欧元区经济仍然是未知数。
标普高级经济学家马里昂·阿莫特表示,当前欧洲央行的前瞻指引已经变成从短期到中期都将维持低利率环境。眼下,欧元区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是1.6%,但德国30年期主权债券处于负利率。“这很难使人相信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是促进投资的关键,财政刺激可能是促进增长更为有效的良药。”
第二个困境是维持货币政策可信度的无奈。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法定目标之一是维持通胀在2%目标区间。当前,在货币政策促进就业的边际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进一步动用货币政策面临各方的质疑。德拉吉重启量宽之后,欧洲央行面临着来自荷兰、德国、奥地利方面的不满和质疑。但是,为了促进就业,欧洲央行仍然不得不采取宽松政策。其动力之一就是进一步刺激通胀,确保通胀预期回升。这不仅关乎市场稳定,更关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除此之外,美欧等发达国家央行当前面临的政治困境更为明显。
当下,德拉吉以及多国央行行长面临的政治困境之一就是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根源超出央行控制。说起德拉吉作为欧洲央行行长的高光时刻,2012年7月份“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无疑是其大手笔之一。可是,离任前再次“重症下猛药”效果似乎一般,毕竟当前造成欧元区增长乏力的关键因素在于脱欧政策走向和贸易政策走向。这两个因素无论哪一个都不是欧洲央行行长能够左右的,也不是单一一方货币政策能够完全应对的。
事实上,面临脱欧困境的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面临贸易不确定性导致制造业PMI回落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面临全球通缩压力和日元外部风险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面临国际贸易阴云和全球宽松潮冲击的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与即将卸任的德拉吉和即将上任的拉加德感受是一样的。
对于经常被美国总统抨击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来说,此次欧洲央行的宽松政策会使他倍感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已不只一次地要求“美联储学习欧洲央行”。此次欧洲央行宽松政策一出,更让他大为光火。一方面,特朗普认为“欧洲央行推动欧元对强势美元贬值,这将进一步伤害美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对于美联储“仍然观望、按兵不动”的政策非常不满。
对欧洲央行或者未来可能降息的其他国家央行而言,货币宽松政策是贸易紧张局势下的被迫之举,却被指责为竞争性货币贬值。对于美联储而言,美元升值是政府部门贸易政策的直接结果,却被要求降息实行竞争性贬值。
这一系列“互动”中存在着令人费解的问题。一是竞争性贬值的界定问题。从当前实操层面来看,“主动寻求贬值”的美国不是竞争性贬值,“被动贬值”的欧洲却被指责通过货币政策谋求“不正当竞争优势”;二是竞争性货币政策何时到底。当前,欧洲央行实施无限期的量宽刺激、日本央行实施的宽松政策已经接近底线,如果美联储进一步采取宽松政策削弱欧日央行的宽松效果,未来各大央行的工具箱里还有什么更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
更为关键的是,从德拉吉的“最后一课”中,人们看到了欧洲央行的“无力”,他似乎是在用本已所剩无几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外部冲击,而且单一货币政策的成功概率可能并不高。未来一旦危机来临或者局势恶化,欧洲央行该何去何从?这或许是面临同样困境的发达国家央行行长们都需要考虑的问题。